中国经济:激活“供给侧”
2015-12-24 10:59:51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赵舒文 |
分享到: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由需求拉动,市场重点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而现在,市场要重点解决的是“好不好”的问题。“谁生产出的东西好,谁就能占领市场,激发出有效的需求。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要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对接和平衡。”张立群说。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中国经济新趋向。需求政策效果的日渐乏力,迫使我国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注重供给提升。 在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看来,消费在国民经济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对供给侧的要求越来越高。倒逼之下,供给侧改革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转型能否平稳落地。“我国需要适当扩张需求,但更需要理性的供给管理,通过创新来优化产业结构、调动消费需求。”贾康说。 2、看供给: 体系缺陷亟待修补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全国粗钢累计产量为7.38亿吨,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为6.45亿吨,供大于求矛盾突出。产能过剩引发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连续40多个月负增长,钢铁、铁矿石、煤炭等产能过剩严重的行业对整个PPI下降的贡献占70%以上。 尽管我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但仍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困境和有效供给不足的尴尬场景。 不管是节假日大量游客去国外“血拼”,还是当下代购潮、海淘潮的盛行,都说明随着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国内的供给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供给侧乏力导致供需矛盾出现。 谈到我国当前供给体系存在的问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认为,总体而言,我国的供给体系呈现出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同时存在着结构性的有效供给不足的情况。 “我国的供给体系具有外向型的特点,在外需减少的情况下,有些产业出现产能过剩,而且可能无法转向内需。此外,过去国内的供给体系主要面向低收入群体,没有及时跟上国内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而带来的消费结构变化,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的能力相对较差,致使有些消费流向国外。”在杨伟民看来,有些产业的产能已达峰值,即便扩大投资,需求也很难消化现有产能。 杨伟民认为,还有些产业已达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峰值,加之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过快提高,也削弱了其盈利能力。高成本,已成供给端的致命伤。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认为,在增长阶段转换的大背景下,需求侧的刺激政策主要是防止短期内增速下滑过快,而不可能通过刺激政策使过剩产能不再过剩。对产能过剩行业实行需求刺激政策,所刺激起来的很可能是短期内无经济效益,长远效益也难以确定的低效或无效投资。此外,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对外技术依赖度高达50%,将严重影响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正因为当前供给端存在着种种问题,才更需以此为着力点深入改革。供给侧改革将目光锁定在供给与生产端,通过解放生产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专家们普遍认为,供给侧改革短期是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长期来看则是为解决供需矛盾,以结构性改革助推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建立“供需相匹配”的新经济结构。 3、看落点: 供给侧改革如何发力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会议认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6.3%,利润总额同比下降9.8%,国企已迫切需要通过供给侧改革实现新的增长。 |
相关阅读:
- [ 12-24]这一年他她立功 “单身狗”惹火上门经济
- [ 12-24]朱立伦打经济牌 免税吸台商回台湾投资
- [ 12-23]【中国经济大家谈】企业降成本,中国经济的必经之路
- [ 12-23]【中国经济大家谈】供给侧改革引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 [ 12-23]【中国经济大家谈】2016年的中国经济:何以可为,何以为之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