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动力转换之门,更需“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上海,中国经济发展最前沿城市。 “今年前三季度上海经济增长6.8%。其中,投资增长率低于经济增长率0.7个百分点。这是一个积极信号。”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扬说。 上海两个增长率的此消彼长,意味着经济发展正在上演新旧动力转换。 世界研发1000强企业中,70多家在上海设立全球性和区域性研发总部,仅次于硅谷和东京。 北京,中关村。昔日图书零售批发业聚集地,如今成为天使投资人、创业导师和创业训练营。 仅仅一年多,这条200米长的创业大街,日均孵化创业企业1.6家,平均每天有一家企业获得融资,平均每家企业融资500万元。 创新,是未来中国必须遵循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在中国决策者心中重过千钧。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劳动、资本和技术创新是支撑一国经济发展的三大要素。在投资增速下降、人口红利弱化的大趋势下,中国已经到了靠创新投入来驱动经济的时候,不可逾越,别无选择。”李扬说。 一方面推进创新突破,把旧动力积累的优势转化为新动力成长的条件,这是动力转换的关键所在。 另一方面促进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这将决定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的成败。 “独特的创新模式正让中国成为全球创新领先者之一。”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客座教授布鲁斯·马科恩认为,中国大规模、高增速、多样化的市场特色,正使其成为竞争性创新行为的“培养皿”。 大盘取厚势,官子有妙招。 推进城乡、区域协调,是动力转换的又一出“大戏”—— 出门打工,是我国中西部农民多年来共同的命运选择。不过在今天,回乡就业创业,却可能开启他们的人生新走向。 42岁的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农民杨永秀,今年过完年后就没再去广东的电子厂上班。他回到江津在当地一家笔记本电脑工厂上起了班,过上了每天能与家人团聚的巴适日子。 杨永秀个体命运骤然改变的背后,是中国区域结构加快调整、产业由东向西梯度转移、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大潮。 “通过承接东部乃至国际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庆正快速崛起为世界级电子产业基地。”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说。 重庆,地处中国纵深腹地。今天,全球每三台笔记本计算机,就有一台产自这里。几年间,重庆进出口总额增长了16倍,内陆地区排名第一。 如果用下围棋来形容中国区域发展,从沿海到内地,从布局“金角银边”到“决战中部”,随着棋局行至中盘,中西部地区有望缔造出不同于“沿海增长极”的“内陆增长极”。 胡焕庸线,是东北起自黑龙江瑷珲、西南至云南腾冲之间的直线,因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提出而得名。它划出了东部与西部、富裕与贫穷,也划出了中国区域经济的长期失衡。 随着区域协调的演进,经济层面的胡焕庸线正逐渐消失,增长的潜在动能得到释放。 协调发展不止区域协同“一子”。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空间将在协调中拓宽,发展后劲正在协调中增强。 目标既定,路径清晰。中国经济向着更均衡更优化的结构奋勇攻坚。 …… “十二五”即将收官,“十三五”正待启航。 此时此刻,处于发展关键时点上的中国,愈发吸引全世界的瞩目和倾听。 从安塔利亚到马尼拉,从巴黎到约翰内斯堡,国家主席习近平不断向世界传递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强烈信号—— “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做出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我们强调坚持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经济中的深层次和中长期问题,让中国经济走得更好更稳更远。” “实施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工业化需要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好自身比较优势,实现资源全球配置。” …… 这是创新增长路径的关键抉择——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不仅是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也是引领经济结构重塑的一场深刻变革。 蓝图振奋人心,目标催人奋进。 前进路上,尽管会有巨大的改革阵痛,尽管会有诸多的风险挑战,但我们有更坚定的意志、更科学的方法,打开结构之门,激活增长动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推动中国巨轮向着“两个一百年”目标扬帆远航。(记者张宿堂、陈二厚、赵超、刘铮、王宇、韩洁) |
相关阅读:
- [ 12-17]调结构:打开中国发展的动力转换之门
- [ 12-09]中国外贸转型正处关键期:外需不给力 经济调结构
- [ 12-04]评论:房地产调结构正当时 既要去库存也要新投资
- [ 11-11]突 围 ——建阳打好工业调结构转方式攻坚战
- [ 11-11]突 围 ——建阳打好工业调结构转方式攻坚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