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副总裁韩志刚:大数据面临的三大挑战 首先,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大数据在企业和社会层面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其应用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是企业管理的应用。随着各行业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提高,更多企业将会使用大数据手段来提升企业内部的管理,实现业务经营智能监控和精细化运营,带来更加广泛的社会价值。 第二是政务和公共服务领域。三大运营商是天然大数据的集中营,如海量网络数据,业务运营数据等,无论从时间的跨度,还是地理的范围看,都具有其他行业不可比拟的显著优势。运营商的大数据,可以提供包括用户画像、个人征信、位置轨迹,包括社交圈等丰富的信息。联通大数据也致力于改善民生的服务和城市的治理等方面,积极推进政务、医疗、卫生、健康、教育、养老、交通等关键领域大数据的整合和集成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政务和公共的服务效率。 第三,在市场化的应用。中国联通几年前已经开始探索大数据对外的合作,目前在金融,包括征信、广告、车联网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后,还将继续推动行业间的大数据融合和应用创新,促进数据安全交易及不同企业平台间的接口的开放,探索出企业大数据可行的变现模式,带动全社会的大数据应用的不断深化。 其次,大数据赋予了洞察未来的能力的同时,诸多问题也亟待解决,主要是三个方面的挑战。 第一是信息壁垒的存在,影响了数据的开放性。受信息化水平的制约,各行业的数据资源还存在标准化程度低、准确性和完整性不够。同时,数据的开放性不高的情况,因此数据的标准化和开放性,是影响大数据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二,大数据相关的技术能力和创新性不足。大数据的技术,涉及到海量数据的采集,包括解析、清洗、存储、管理、挖掘、应用等多个方面。专家型人才储备方面明显不足,同时缺乏原创技术。对开源社区的贡献有限,进而对前沿技术路线的影响也比较微弱。 第三也是比较关键的隐私安全如何维护。互联网记录并保留每个人的身份信息和行为特征,一旦泄露,将威胁到用户的隐私和人身安全。同时,对企业也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构建大数据信息安全风险的框架,为大数据的应用发展保驾护航。大数据的应用发展,应该统筹谋划,同时,加快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的培育,完善数据开放,以数据保护、市场监管、法律法规等节点的布局,最终引导大数据走上开放、合作、安全的健康发展道路。 中国电信副总经理柯瑞文:城市与农村的信息差距不能在新一轮发展中又出现 如果从网络的层面来说,首先在物理层面两个,一是光的物理层面,二是高速无线的物理层面。从国家和运营商以及社会的资源情况看,国家的骨干、包括省一级的骨干的建设,应该说还是有一定基础。现在城市和农村的接入可能还要发点力。城市的接入主要是光进铜退出,因为铜制速度已经比较被动。 在光的领域里,光要走出去,这方面我们正在做一些有益的尝试,在一带一路中往前面走,在中东、海上都有一定的储备,下一步做这个事。 第三是关于农村。总体来说,农村3G和铜制宽带的覆盖面有95%以上,但是剩下来的5%和4G后的城乡差距,使得农村问题亦然令人关注。信息的差距不能在新一轮发展中又出现。 第四,网络建好以后关键在用,用要惠及民生。惠及民生有两个方面,包括涉及民生的各个行业,比如医疗、卫生、教育如何实现整合打包,这实际是物联网的内容。第二,用户家庭和终端方面,配套需跟上。比如,开放合作,推动支持双卡六模全网通手机。 五中全会提出网络强国绝对不仅是电信运营企业的网络,这里还有网络重构的问题。CT(通讯技术产业)和IT(信息技术产业)的消费,实际上是一个信息化的衡量指标。可以预计以后网络上的IT成份比CT大很多,占主导。 现在目前社会上为什么BAT的企业比三家电信运营企业更能够灵活、方便、低价提供服务呢,因为它是基于IT,电信运营企业是CT,电信运营企业要抓住机会,实施网络的重构。 现在推出了一些软件基于网络和NFV(网络功能虚拟化)等的东西,实际上都是增加网络的软件成份,在这方面华为、中兴已经做得很超前了。不仅是运营商一定要积极主动推动,全中国产业链各方面的力量要一起来做此事。 我有两个方面具体建议:第一,网络、特别是基础网络,除了电信运营企业外,需要全社会的力量一起,包括各种资本一起做,推进共享。第二,在边远的农村地区,在国外的一带一路地区,可能需要建立基金和普遍服务机制。 |
相关阅读:
- [ 10-30]“十二五”期间我国互联网发展交出漂亮答卷
- [ 10-29]CINNIC发布“十二五”中国互联网发展十大亮点
- [ 10-29]“十二五”期间中国互联网立法大提速
- [ 10-28]从CNNIC数据看“十二五”互联网规模发展壮大
- [ 10-28]回眸“十二五”:转变模式 提升理念 中国互联网管理走上新征程
- [ 10-12]习近平九论互联网:倡导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