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的恐龙解剖学特征又被激活了。不仅可以让鸡没有了鸟嘴,还能把7800万年至8000万年前失去的牙齿找回来。2006年马修·哈里斯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寻找器官形成的其他机制,在一个只有16天的鸡胚胎中发现,鸟嘴里有一些突起,形似鳄鱼的牙齿。哈里斯找到了这一返祖现象的遗传机制,让人们知道鸟类和鳄鱼的共同祖先的牙齿是什么样的。然后修改了一个病毒来造成机制逆转,使正常的鸡生出牙齿,然后重新吸收。 有牙齿的胚胎和没有嘴的胚胎最后都没有生出小鸡。创造者指出,也许它们本可以活下来,但它们已经在蛋里完成了对科学的贡献,要想孵化就需要得到某个道德委员会的许可。布拉尔曾发表文章说明自己的想法。他说:“我们的目的是弄明白这一重要进化过渡的分子过程,而不是任性地制造一只‘恐龙鸡’。” 报道称,很明显,他指的是古生物学家约翰·霍纳的计划:使鸡的进化过程逆转,变成恐龙。他曾透露,造一只恐龙鸡当宠物是他的梦想,“因为用来教孩子们进化生物学可太好了”。他认为,这个过程不会和人们目前正在研究的基因工程学有太大差异。目前由于重造嘴、爪子和牙齿的工作已经在开展,霍纳的工作重心是尾巴,一条像电影里的恐龙那样的长尾巴。他的研究团队正在用老鼠做实验,看看老鼠和鸡的哪些共同基因在阻断鸡的发育过程。 报道称,霍纳发表了一本名为《如何造恐龙?》的书,阐明了他的理论。但尽管在媒体引发强烈反响,他作为古生物学家也颇有声誉,但专家认为,实际上没有人愿意造出一只家养恐龙来,抑制鸟类特征的表达可能会制造出一种遗传学怪物,但不会是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恐龙。 科学界对逆向基因工程能帮助人们消除哪些疑问更感兴趣。首先是发生了什么:失去牙齿,长出嘴,尾巴变短,长出翅膀。其次是羽毛是什么时候长出来的,什么颜色,是帮助飞翔还是为了展示自己。此外,哪一种“中间物种”更接近于鸟类,鸟类大脑内部与飞行中的视觉感应有关的“wulst”结构是何时出现的,等等。 报道称,加拿大古生物学家埃米莉·班福德指出,操纵生长基因往往会引起动物其他部位的致命突变,而这可不是什么电影的结局。(编译/何冰) |
相关阅读:
- [ 10-09]西媒称科学家或可通过改变鸡的基因制造恐龙
- [ 10-07]3位科学家因“DNA修复的机制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
- [ 10-07]日加科学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证明中微子有质量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