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李稻葵: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不低 着力打造新增长点

2015-04-16 15:08:01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孙靖 孙靖  
分享到:

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上分析表明,我国经济潜在增长速度并不低,当前我国经济遇到的困难是短期的周期性因素影响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房地产业过去10年发展过快,提前消耗了居民的购买力。目前,我国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平方米左右,接近90%的家庭拥有了第一套住房,而目前的房价又超出了许多工薪阶层的实际购买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业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未来一或两年,房地产将持续成为影响经济下行的一个因素。以2014年为例,假如房地产投资开发力度能够和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开发力度保持一致,那么,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达到7.7%而不是7.4%。

第二,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利。目前,国际经济仍处于低迷时期,增长速度远低于国际金融危机前5%的平均水平。发达经济体只有英美增长比较稳定。全球前十大经济体,包括欧洲、日本还有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速度都低于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而且,国际贸易增速低于世界经济增速。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经济当然会遇到增长的逆流。

第三,当前我国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政绩考核改革,这对于我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非常必要,但一些地方领导干部认识不清、工作不力,出现了怠政懒政问题。

增强新常态下的发展动力,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深化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改革。我国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仍有较大空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2010年我国人均基础设施存量水平仅为日本和韩国的18%。基于此测算,如果我国用10—20年时间赶上日、韩目前的人均基础设施存量水平,未来5年每年将拉动GDP增长3.9个百分点。要使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不同于以往的新增长点,必须进一步推动改革创新,特别是改革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办法,形成基础设施建设长期可持续融资渠道。为此,可以考虑成立基础设施长期建设基金,把基础设施融资从银行贷款中转移出来。这样既能降低基础设施融资成本,也能更好地让全社会监督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促进生产能力更新和绿色化。当前,社会各界对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反应强烈。在我国现阶段,治理环境污染必须加强投资,用新的清洁的生产能力取代传统产能。以钢铁为例,我国钢铁生产能力在10亿吨以上,其中至少一半的生产能力是高度污染的。如果一方面加强环保监督,强力淘汰一大批落后生产能力,另一方面积极补贴新生产能力投资,引入国际上最先进、环保的生产能力,布局在河北、山东等沿海一带,利用国际上高质量的铁矿石和煤炭资源,加上清洁生产技术,就能够大大降低钢铁行业的污染。根据测算,每改造1亿吨钢铁生产能力,将带动至少8000亿人民币的投资,相当于2015年规划的高铁的投资量。如果能够花5年时间完成钢铁行业的基本改造,每年将拉动经济增长1.2%。同样,水泥和电解铝等行业都可以采取这样的措施进行改造。实施这一措施的关键是必须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的力量,同时严格把好环保关,以四两拨千斤的办法调动社会资金投入到新产能中去。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压缩生产能力,以提高钢铁、水泥等的市场价格,让这些行业的清洁环保投资有利可图。

在扩大消费上继续加力。目前,我国消费占GDP的比重达到51.2%。在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过程中,政府还应对消费加一把力,对一些重点消费给予支持。比如,当前居民出国旅游购物是一个重点。应探索在国内建立一系列免税店,让居民在出国旅行时不必牵扯精力在国外购物,而可以在出国之后凭登机牌和出国证件,在国内指定商场购买各种进口产品,同样享受到免税待遇,把流失到国外的一部分消费拉回国内。根据不完全计算,这样做可以把上万亿人民币的消费转移到国内来。总之,扩大消费大有文章可做,只要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拓展思路,转换机制,就能不断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好地发挥消费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

(作者为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