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从华润超市售假茅台透视超市管控漏洞:内部个别员工可能将茅台掉包?

2015-04-05 15:21:40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新华视点新媒体·华润超市卖假茅台)“内部个别员工可能将茅台掉包”?

——从华润超市出售假茅台透视超市管控漏洞

新华网北京4月5日新媒体专电(“新华视点”记者熊琳)消费者在正规大型超市里购买的茅台酒,被权威机构认定是假货;消费者诉讼至法院,超市无法提供酒水符合食品安全质量标准的证据。

日前,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华润超级市场有限公司销售假茅台一案依法作出终审判决,判决超市10倍赔偿消费者。假茅台如何能进入正规超市?

正规超市出售假茅台,店方称“内鬼”捣鬼

2012年6月29日,孙某在华润超市所属的西单华润万家便利超市购买了7瓶53度贵州茅台酒,共计花费13930元。随后,他发现每瓶酒的包装都不一致,怀疑是假酒。

孙某将其中一瓶送往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结果显示,该酒样不是贵州茅台。此后,工商部门将7瓶茅台酒当中的5瓶送至茅台酒厂检验,鉴定结论为:该送检酒样不是茅台酒厂生产、包装,属于侵犯茅台酒厂注册商标贵州茅台专用权的产品。

孙某于是向法院提起诉讼,审理过程中,华润超市方并未能提供问题茅台供货来源。一审法院判华润超市销售假酒,应对消费者给予10倍赔偿。华润超市随后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事件发生后,华润超市对此事展开了调查,初步认定的结果是内部个别员工可能将茅台掉包。”华润超市有关负责人接受“新华视点”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已经对相关人员进行了严肃追责,两位高管人员也因为疏于管理于2012年先后离职。

隐患揭秘:供货渠道混杂、员工掉包、供应商掺假

近年来,超市食品安全问题频繁被曝光,销售过期食品、擅自更换产品标签、在超市买到假货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不断发生。本应让老百姓放心购物的超市为何存在诸多隐患?

——采购渠道“真假混杂”。“这种手段最为隐秘,对消费者食品安全的危害性也极大。”首都对外经贸大学市场营销系主任陈立平介绍,具体做法是采购人员等超市内部人员将购买的假冒伪劣产品与真品进行混合售卖,由于假冒产品外形与真品极为相似,难以辨认,往往能蒙混过关。

——价格利润丰厚,超市员工私自将真品调包。除采购渠道外,超市的物流、仓储、卖场摆货等诸多环节,都有可能将真品调包。而选择什么样的产品调包,往往取决于其利润空间有多大。

华润超市有关负责人表示,当时茅台酒的价格攀升速度极快,超市一瓶茅台酒的价格是1900多元,货源供应紧张。高价值的商品存在巨大利益黑洞,个别员工因此铤而走险。

——“自主进货”权疏漏最大。北京一家大型超市的高层管理人员告诉记者,每家超市的管理模式不同。一些连锁超市选择整体进货,另一些则以门店为单位进货。前者在进货渠道稳定的情况下,一般不会供应假货。但以门店为单位供货,各门店具有一定自主权,选择的供货商质量也会参差不齐。如果供应商掺假,超市方不知情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个别员工掉包”不是挡箭牌,全面管控才能保障安全

“幸好销售的假酒没有饮用就被发现了,没有造成严重危害。如果调包的是有毒有害的产品,那消费者的权益如何保障?”在北京市一家金融企业工作的陈梓婷说,消费者去正规大型超市购物首要原因就是想图个安心,食品安全是超市经营的底线,任何时刻都不能掉以轻心。

“近年来,一些大型超市在兼并、扩张或者整合的过程中,存在管理漏洞,给食品安全埋下隐患。”陈立平分析,随着我国超市行业的竞争加剧,只有大批量进货才有可能进一步压低商品价格,吸引消费者。因此,许多超市采取的是兼并、扩张道路,包括收购其他超市,以降低成本。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超市之间经营理念、价值观念和文化都不同,管理上如果不跟进,很容易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陈立平说,比如,产品从采购到最终销售,要经过物流、仓库、摆货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都可能有调包行为发生,消费者权益难以有效保障。

业内人士认为,“内部个别员工掉包”不能成为挡箭牌,有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强对超市食品安全特别是关键控制环节的监管力度,严格行业准入和退出制度;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应当强化自身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将食品安全落到实处;消费者在购物时,也应当注意妥善保管好购物小票或者发票,一旦出现问题,可以通过消费者协会或者工商部门进行维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