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监会近日发布的数据引起舆论关注:2014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55万亿元,同比增长9.65%;截至去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8426亿元,较年初增加2506亿元;不良贷款率1.25%,较年初上升0.25个百分点。基于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双升”,有外媒唱衰中国银行业,称中国银行业“暴雨”将至。对此,专家指出,当前银行业整体业绩处较好水平,并不存在系统性、全局性的风险。未来,在利率市场化及互联网金融的作用下,银行业将会在积极谋求转型的过程中找到更多增长点,从而实现长期健康发展。
业绩平稳有亮点
虽然曾经动辄超过30%的净利润增速如今已很少出现,但用“总体平稳”来概括当前银行业的运营状况显然并不为过。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银行以8.22%的净利润同比增速成为四大行中增速最高的银行。而中国工商银行则以2763亿元的净利润蝉联“最赚钱银行”的宝座,并继续保持了全球规模最大银行的地位。同时,一些机制更为灵活的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也逆势在利润增长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战绩”。
“现在工行的利润基数和过去不同,2763亿元是个非常大的利润总量,差不多是国外同类银行的两倍。”工行董事长姜建清对工行2014年的经营表示满意。他认为,中国经济遇到了三期叠加,银行业也随之出现了一个周期,有些企业会遇到困难,而在调结构、去库存、去过剩产能、去杠杆时便会将一些问题传导给银行。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银行业利润增速下降有其合理的一面,需辩证看待。“例如工、农、中、建这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事实上它们在上市以后盈利能力都是变强的。但由于常年增长使净利润基数非常大,因此不可能一直持续高速的增长。而且目前国内的宏观经济形势也并不支持。”董登新说。
拨备充分防风险
与净利润增速回落相比,不良贷款率的上升显然是唱空者们更重要的立足“焦点”。银监会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商业银行四个季度不良贷款率依次是:1.04%、1.08%、1.16%、1.25%,确呈逐季递增之势。
对此,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表示,中国银行业目前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是230%;资本充足率13.18%,达到巴赛尔要求;核心资本比率超过10%,领先国际同行。尽管目前1.25%的不良贷款率比过去有所上升,但仍低于国际水平。不必看空中国银行业,唱空中国银行业更没道理。
“一方面,传统银行过于依赖房地产、重化工业等大客户,这些客户的贷款在转型时期容易形成坏账;另一方面,近期银行业纷纷加大了扶持小微企业的力度,而小微企业自身还款风险确实要高于大企业,这些都导致了不良资产率的提升。”董登新称。
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曾表示,中国的确存在着个案性的金融风险,但是完全可以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略有上升,但在世界上仍处于比较低水平。
“通常来讲,国外银行的不良资产率波动较大,平时在0.8%左右,金融危机时可达2%至3%。目前国内很多银行用利润冲销了一部分不良贷款,而且拨备率很高,这些都有助于遏制风险。”董登新称。
监管有力促转型
面对压力,银行家们也正在行动。建行行长张建国表示,建行正加速抢占海外人民币结算市场,预计2015年底建行将完成海外业务的基本布局;招商银行则与中国联通在前海银行筹备消费金融公司,其“围绕零售银行打造综合服务竞争优势”的思路十分明确;工商银行行长易会满更是借鉴了苹果前掌门乔布斯的经验,亲自信步台上,向众人介绍起自家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来。
“长期以来,我们国家对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监管还是十分严格的。这对于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有很大作用。现在,政府又主动推出了‘债务置换计划’、‘银行资产证券化’以及‘存款保险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其用意也是帮助银行轻装上阵,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从而通过服务实体、服务客户获得更好的发展。”董登新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