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到各族群众心坎上

2015-04-01 13:06:03 陈全国 来源:《求是》  责任编辑:林晨 李艳  
分享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胸怀天下、情系人民,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讲得最多的是人民,倾注最深的是民生,反复强调“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兴衰成败在人民”,鲜明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明确要求“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边疆民族地区、宗教氛围浓厚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反分裂斗争的第一线和主战场。能否把民生这件大事办好,事关人心向背、事关民族团结、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党在西藏的执政基础,必须始终作为头等大事,时时放在心上、牢牢抓在手里,坚持不懈做好、须臾不可放松。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和关于改善民生的重要指示,贯彻落实俞正声主席“依法治藏、长期建藏、争取人心、夯实基础”的指示要求,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坚持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最大政治、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政绩,大力实施民生先行战略,财政支出的80%用于民生,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千方百计解决好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改善城乡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及时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到各族群众的心坎上。

坚持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广泛开展“党员干部结对认亲交朋友”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我们坚持把为民爱民亲民安民作为改善民生的基本要求,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进村入户“结对认亲交朋友”活动,推动党员干部通下情、接地气、听民情、解民忧。充分发挥省级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每名省级领导干部联系1个县、1个村、1座寺庙和2—3户困难群众,每季度到联系户家中住上几天,平时保持联系,时常邀请结对群众到家中“走亲戚”,并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作用。全区乡科级以上党员干部每人联系2—3户困难群众,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心贴心与群众结亲戚、交朋友,与广大农牧民群众连上了“亲情链”、架起了“连心桥”。

坚持与各族群众心连心同甘苦共患难,深入开展干部驻村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条件艰苦、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能锤炼人。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西藏地处边疆、地广人稀,一些地方群众常年见不到干部、干部常年见不到群众,遇到困难问题不能及时解决。针对这一情况,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在全区持续开展干部驻村工作。实现干部驻村全覆盖,每年从自治区、地(市)、县(区)、乡镇(街道办事处)选派2万多名干部组成工作队,进驻全区5465个行政村(居委会),坚持队员当代表、单位做后盾、一把手负总责,完成建强基层组织、维护社会稳定、拓宽致富门路、开展感党恩教育、办好实事好事五项重点任务,直接联系服务城乡群众,尽心竭力解民忧。活动开展四年来,各级驻村工作队帮助各村梳理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组建合作组织,组织技能培训,开展访贫问苦送温暖活动,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取得了群众得实惠、干部受教育的良好成效。

坚持充分调动各族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广泛开展“先进双联户”创建评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参与社会管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使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又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西藏地域辽阔、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社会治理难度大、民生改善任务重。我们立足特殊区情,创新社会治理和改善民生的工作思路,采取党委、政府引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区广泛开展“先进双联户”创建评选活动。一是联户联责促增收,坚持以促进共同富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目标,支持引导城乡居民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采取“联户单位+公司+农户”或以资金、技术、土地、房屋、设备入股等方式,兴办合作经济组织、选择各类增收项目、拓宽群众致富门路。二是共建共享保平安,坚持与群防群治、网格化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把工作触角延伸到村民组、居民区和每家每户,各联户单位积极参与综合治理、开展治安巡逻,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对重点人员、外来人员的管理,从源头上消除各类治安隐患,做到大街小巷有人管、村村户户有人看。

坚持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办好利民惠民实事好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我们紧紧围绕各族群众和僧尼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坚持每年办好利民惠民“十件实事”,努力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更加”:让各族群众享有更好的教育,大力发展学前“双语”教育和职业教育,完善15年免费教育政策、提高年生均补助标准,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拥有更稳定的工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西藏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获得更满意的收入,拓宽增收渠道、缩小城乡差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3%、增幅列全国第2位;享有更可靠的社会保障,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享有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农牧区免费医疗制度实现全覆盖,为所有城乡居民和在编僧尼每年进行免费健康体检,筛查确诊的10000多名先心病儿童全部得到有效治疗;创造更舒适的居住条件,基本完成了46.03万户农牧民安居工程,全面完成了拉萨城市天然气供暖工程;营造更优美的环境,实施水、电、路、讯、邮政、广播电视、农家书屋、优美环境“八到农家”,基本解决农牧民饮水安全问题;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13万人实现了稳定脱贫,改革发展稳定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族群众。

坚持最大限度地团结群众争取人心,落实好利寺惠僧政策措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改善民生、实现全面小康,不能把任何一个群体落下、不能让一个人掉队。西藏是一个信教群众比较集中的地区,全区有藏传佛教寺庙1700多座、在编僧尼46000人、信教群众200多万人。我们坚持把寺庙作为基本的社会组织,把广大僧尼作为公民和朋友,把寺庙僧尼工作作为重要的群众工作、民生工作,纳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完善落实利寺惠僧各项措施,使寺庙僧尼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与温暖,自觉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促进宗教和睦、佛事和顺、寺庙和谐。注重关心关爱,充分发挥寺庙管委会和驻寺干部的作用,认真履行教育管理服务职能,每个驻寺干部与一至几名僧尼交成朋友、开展一次家访、办一件实事、建一套档案、畅通一条联系渠道,形成一套管委会、寺庙、僧尼家庭协调联动的管理机制。改善公共服务,把寺庙基础设施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使每座寺庙都有国旗、有路、有水、有电、有广播电视、有通讯、有报纸、有文化书屋,让僧尼不出寺庙就能了解到党和政府的政策、社会的进步,感受到西藏安定祥和、发展变化的新局面,引导僧尼走崇尚科学文明的生活路子;把寺庙僧尼全部纳入社保体系,为所有在编僧尼办理了医疗、养老、低保、人身伤害意外保险,并建立健康档案;将僧舍修缮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将寺庙文物纳入文物保护范畴统筹推进。加强激励引导,在全区深入开展和谐模范寺庙暨爱国守法先进僧尼创建评选活动,使先进寺庙和先进僧尼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激励,充分感受到党的宗教政策的正确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了广大僧尼争先为发展稳定作贡献的积极性,促进了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坚持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稳定成果,大力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边防建设和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坚决维护边疆安全稳定和繁荣发展”。“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边境地区是西藏民族成分最多、人口较少民族聚集地区,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地区。我们坚持把提高边境地区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摆上突出位置,大力实施强边固边、兴边富民战略。加大政策倾斜,把边境地区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按高于非边境县20%的标准加大对边境县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完善普惠和特殊补贴相结合的财政支持政策,对人口较少民族采取更加特殊的扶持政策,使边境县经济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幅高于全区平均水平。改善基础设施,加强边境地区交通、水利、通讯、电力建设,所有行政村、边防哨所通水、通邮、通电话、通宽带、通广播电视。发展社会事业,边境地区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1.27%,新建改扩建21个边境县卫生服务中心、充实乡村医疗卫生人员,为边民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实行边境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制度,推进文化固边工程、保护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生态环境,加大边境地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力度,实施植树造林、草原补播、人工种草工程,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构建沿边绿色生态屏障。提高群众收入,支持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经济合作组织,提高致富技能、拓宽致富门路,16岁以上边民每年均能领取800—1200元边民补助,边境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出全区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现在,所有边境县、边境乡镇、行政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工作,把民生这个大事办好、好事办实,让全区各族群众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关怀,共享改革发展稳定成果,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确保2020年与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