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宁夏石嘴山市市长王永耀在驻地接受新华网专访。新华社 刘泉龙 摄
【记者】:请王市长谈谈近年来石嘴山市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的成效。
【王永耀】:作为宁夏比较典型的工业城市、资源型城市,石嘴山市于2008年3月就被列入全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2013年11月国务院印发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又将石嘴山市确定为262个资源型城市中的67个衰退型城市之一。近年来,石嘴山市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民生、生态转型发展,在产业转型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规模总量不断壮大。2014年全市经济总量达到467亿元,与2007年相比增长了2.7倍,年均增长11.2%。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占GDP比重为64%,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二是产业结构不断向好。第三产业的比重由2007年的25%上升到目前的30%,非煤产业占工业比重提高到56.7%,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材料、装备制造、电石化工、特色冶金等产业不断壮大,新能源、生物医药、新型煤化工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三是发展的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56家,产值过10亿元的16家,24家进入宁夏百强企业。环湖开发全面推进,陆港口岸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物流产业快速发展,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7倍。优质粮食和草畜、瓜菜、农作物制种、生态水产、枸杞、酿酒葡萄“一优五特”产业快速发展,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四是各方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争取石嘴山市被列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国家信息惠民城市试点、全国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宁夏银川—石嘴山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嘴山生态经济区列入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这些都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政策支持和难得机遇。
【记者】:请王市长谈谈石嘴山市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王永耀】:产业转型升级在“三大转型”中具有基础性、支撑性、关键性作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认识到,我市产业发展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结构不合理,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二产比重过高,三产比重偏低,二产占GDP比重达到64%,其中工业占GDP的比重为55.1%。三产发展相对滞后,占GDP比重为30.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6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主要是工业涉煤产业、重工业比重过高,分别占到工业的75%和99%以上,发展过度依赖能源和资源。虽然近年来下大力气进行调整,但成效还不明显,产业结构并没有根本性的好转。二是发展层次低。以原材料生产加工为主的传统产业占全市工业的75%,电石、铁合金、活性炭、双氰胺等产品大多处于产业链低端,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只占工业总产值的30%,产品就地转化率不到30%,对外依存度高,受国际市场和国家行业政策影响大。从近两年的发展实际可以看出,国际国内市场稍有波动,我市的发展就受到严重影响,发展层次低只能受制于人,毫无还手之力。三是企业竞争力不强。全市1400多家工业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只有256家,年产值超过30亿元的只有2家。在市场竞争中,大多数企业没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四是科技创新能力弱。现有企业大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应用水平不高,我市的电石、铁合金等一些传统产业起步早,但目前的装备技术水平在全区都相对落后。农业生产的科技应用水品也相对落后,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弱。这两年,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更加凸现出产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当前,石嘴山的转型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时期,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已经成为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迅速行动,刻不容缓。
【记者】:请王市长谈谈下一步石嘴山市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和目标。
【王永耀】:应当说,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我市产业转型发展的思路已经逐步清晰,我们制定出台的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1+3”方案,进一步明确了转型思路、推进路线图和时间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我们必须按照自治区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抢抓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带一路和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等重大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培育壮大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产业,改造提升电石化工和冶金产业,加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业,着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改变过度依赖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发展方式,坚持做大增量、做优存量,以优质增量调存量,优势产业提质增效与特色产业提速增量并重,资源开发有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并重,通过创新驱动实现由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和主要依靠二产带动向一、二、三次产业协调带动转变,全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具体来讲,要实现以下目标:一是产业内部结构明显优化。在不断调优三次产业结构的同时,更加注重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到2017年,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冶金和电石化工四大产业集群产值达到600亿元以上,占工业比重提高到60%以上;新能源、生物医药、新型煤化工三个特色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0亿元,占工业比重提高到8%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1%上升到14.5%。二是企业组织结构明显优化。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达到3家,50—100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20—50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与“专、优、特、精”的中小企业协调发展。三是资源配置结构明显优化。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资源能源消耗明显降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到2017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1650万吨标准煤以内,万元GDP能耗控制在2.7吨标准煤以内,比2013年累计下降17%。四是区域布局结构明显优化。促进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建成国家重要的钽铌铍稀有金属生产研发基地、矿山机械制造产业示范基地、碳基材料制品生产研发基地、特种汽车制造及零部件产业基地、电石化工及下游产品生产研发基地和冶金炉料原材料基地。建设连接西北、华北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和辐射蒙西、宁北的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基地。建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宁夏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和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阶段性目标,将石嘴山市打造成为国家级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示范区。
【记者】:请王市长谈谈石嘴山市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把握的原则。
【王永耀】:一是调稳结合。面对新常态,必须把稳增长作为重中之重。我们要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兼顾发展的速度、效益和质量,循序渐进地推进调整转型,避免大起大落,减小调整转型换档而造成的影响,尽可确能保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二是进退结合。有序推动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产业的退出,积极引进和培育高端产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既做足“进”的文章,也做好“退”的文章,三是内外结合。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外源经济的基础上,注重挖掘和激发传统产业和现有企业的活力,培育内源优势,实现内外源型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四是政企结合。一方面,尊重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能动作用;另一方面,加强政府调控,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推动等方式,强势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
【记者】:请王市长谈谈石嘴山市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工作和措施。
【王永耀】:产业转型升级是一场硬仗,也是实现发展速度和质量效益双提升的主要突破口,任务复杂而又艰巨,必须突出重点、稳步推进。
第一,抓项目建设,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项目是经济发展的载体,也是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产业转型的全部工作最终要依靠项目来体现和落实。我们必须抓住产业项目这一核心,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工作。一要落实好一批项目。全市产业转型升级“1+3”方案,已经明确了今后几年要重点推进的项目,工业重点项目有190个,农业有38个,服务业有46个。市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的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专项资金,继续推行市级领导包推重点建设项目责任制,完善“六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力促重点项目早开工,快建设。二要谋划好一批项目。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按照“一路一带”的总体部署,围绕国家、自治区重点支持领域,进一步挖掘投资潜力,谋划好一批打基础、增后劲、管长远的重大项目,争取更多地进入自治区规划大盘子。确保每年实施不少于100个对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以重大项目建设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三要引进一批项目。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中,产业项目投资占总投资的70%以上。因此,要在招商引资上持续发力,继续深化与天津市滨海新区、山东省淄博市等合作,积极做好对台招商工作,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上迈出更大步伐;更加注重招商整体设计,突出产业发展重点,改进方式方法,用好优惠政策,有的放矢地开展产业链招商、专业园区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努力引进建设产业关联度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和专业园区。
第二,抓产业突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产业是稳增长、促发展的基石,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当前,对我市而言,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关键在于产业内部结构调整,通过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提升特色产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农业上,突出“品种、品质、品牌”和“绿色、有机、高端”,加快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做优做特优质粮食、草畜、瓜菜、制种、生态水产、枸杞和酿酒葡萄“一优五特”产业,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力争到2017年,“一优五特”产业实现产值5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90% 。二是工业上,重点培育壮大新材料、装备制造、电石化工和冶金四大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新型煤化工三个特色产业,做大特色产业总量,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新材料产业要在科技研发和产品创新上做文章,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到2017年,新增产值27亿元,年均增长11%左右。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在协作配套上下功夫,拓宽制造领域,增强市场竞争力,到2017年占工业比重由9%提高到10%。电石化工产业要在产业链延伸上求突破,提升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促进产品精细化发展,争取到2017年电石下游产品的产值占整个产业产值的80%以上。冶金产业要拓宽发展领域,提升产业层次,推进产品多元化发展,到2017年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13年的16%提高到18%。要按照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要求,继续加大对新能源、生物医药和新型煤化工等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支持和鼓励有实力的骨干企业实施战略扩张,加快培育特色鲜明、体系完整、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三是服务业上,重点抓好陆港带动的现代物流业和沙湖带动、环星海湖综合开发支撑的文化旅游业。支持现有物流企业提升竞争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加快培育综合型、专业型第三方物流领军企业,推动形成面向工业、城市、农村的物流产业集群。加强与《沙湖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深度对接,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完善游购娱等功能要素,扩大旅游消费,提高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带动生活性服务业协调发展。到2017年,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0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13年的40%提高到42%左右。生活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13年的33%提高到35%左右。同时,统筹发展金融保险、现代商贸、电子商务、房地产、健康养老、职业教育七大现代服务业,实现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第三,抓扶优扶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企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源驱动力,必须注重发挥大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坚持按需帮扶、分类帮扶,整合要素、整合力量,做大做强龙头型企业,发展壮大成长型企业,精心培育科技型企业。一要认真落实“双龙工程”。要加快大企业、大集团的引进合作和培育扩张,鼓励现有企业通过上大项目、兼并重组、产业整合等方式,壮大规模实力,促进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着力培育发展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力争到2017年,大地循环、申银特钢、中色(宁夏)东方等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目标;天地奔牛、英力特、力帆汽车、福华冶金、吉元冶金、丽珠药业等企业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以上目标,培育壮大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二要加快产业链条延伸。要鼓励大型企业通过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方式,带动中小微企业发展配套产品,促进产业配套和产业链延伸。加快产业孵化平台建设,支持延伸产业链、发展高新技术、服务生产生活等领域的中小微企业做强做优,重点扶持维尔铸造、森源重工、贝利特化工、银晨太阳能、中晶光电、恒通管业、石嘴山国际建材城、富海物流、汇源果汁、东方羊毛等中小企业向“专、精、特、优”的方向发展,形成一批“专、精、尖、新、优”中小微企业。三是要强化企业服务。健全领导干部包抓企业长效机制,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继续办好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培训班。加大政策落实力度,用足用活中央、自治区各项扶持政策,全面梳理我市各项优惠政策,探索建立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基金制,对企业科技创新、技改升级、延长产业链等予以重点扶持。积极推动企业上市,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实现银企互利双赢。
第四,抓节能减排,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是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难点,今年是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的最后一年,我市节能减排的压力很大,必须不打折扣的完成好节能减排任务,同时要把节能减排作为调结构的重要手段,实施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专项行动,为优势产业发展腾出空间。一要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和公示公告制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对一批能耗高、污染重、工艺和设备落后,不符合国家产业准入标准的设备和生产线坚决予以淘汰;对长期停产和亏损企业加大整合力度,建立负面清单,列入淘汰范围和关停名单,为低能耗产业发展腾退空间。限制新建、扩建高能耗、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工业产能,遏制能耗增长;加快发展低能耗产业,稀释能耗。二要提高企业循环发展能力。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分行业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延伸,重点推进大地循环电石渣制水泥、煜林化工循环经济等70个循环化改造项目,构建企业循环链。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和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为契机,对园区废气、废水、废渣进行集中整治,支持有条件的园区开展水、电、汽综合利用和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及回用,形成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构建园区循环链。三要抓好大气污染防治。紧紧围绕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大规模小、工艺差、污染重的企业关停力度,完善排污权有偿使用等机制,鼓励支持企业技术升级改造,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严格控制污染排放总量,促进环保清洁生产。实行节能减排考核“一票否决”,严禁新上高载能、高污染项目,积极推广节能、环保项目。
第五,抓创新驱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科技创新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最大动力。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要在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上有所作为,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是要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自主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建设技术创新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实施“院地合作”计划,建设院士工作站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加强本地人才培养,支持企业开展人才引进、交流和创新团队培养,努力打造一支符合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和需求的专业技能人才队伍。二是要加快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从现有产业基础、产业现状和产业体系出发,加快推进先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以技术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现代农业和服务业加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大育强,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加快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积聚、孵化、带动功能,通过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实现转型升级。三是加大对创新的扶持力度。建立企业后补助机制,引导企业加大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到2017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2.2%,国家和自治区级科研机构达到36个,国家级科技产业化基地达到3个,重点骨干企业全部建立技术研发机构,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达到25%,科技贡献率达到54%。
第六,抓平台建设,夯实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基础。坚持抓“四区一圈一园”建设,优化发展平台。一是抓好园区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理顺体制、创新驱动,加强四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配套服务能力,促进产业科学布局、合理分工,提升园区集聚效益和承载能力。建立园区综合考核导向机制,力争把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成一流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嘴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成产城融合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石嘴山生态经济开发区建成宁夏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宁夏精细化工基地建成西北地区重要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二是抓好以沙湖带动、环星海湖综合开发为支撑的山水休闲文化旅游圈。完善环星海湖水域及航道治理、路网通道、景观绿化等基础设施,加大五七干校文化产业园、北武当寿佛寺生态旅游区、星海银河旅游区、中华奇石文化城等重点景区建设力度,带动天河湾湿地公园、庙庙湖沙漠生态旅游景区、罗家园生态旅游景区、石嘴子公园和塞上江南博物馆、灵泉寺、万亩葡萄基地等景区景点开发。以建设星海湖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区为契机,办好大型文化旅游节会,提升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创新旅游营销模式,打造特色鲜明的宁夏北线旅游目的地。三是抓好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建设。以优势特色产业基地为载体,采取“科研院所+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按照“一个产业、一个首席专家、一支技术团队、一个龙头企业”的要求,打破地域和行业界限,选聘一批首席专家,组建一批技术团队,加大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力度,建设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形成以优质粮食、设施蔬菜、清真牛羊肉、生态水产、制种、枸杞、酿酒葡萄等专业园区为支撑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