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奥巴马提议的国际反恐峰会将于18日在华盛顿举行,讨论如何在全世界打击暴力极端主义。所谓国际反恐峰会,实则是自去年9月份以来,美国组建并主导的反对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联盟成员的会议。
自“9·11事件”之后,美国在世界上一直充当着反恐“带头大哥”的角色。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借反恐之名,组建了以铁杆盟友为核心的反恐联盟,连续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两场战争。小布什的反恐战争“得势”而不“得道”,遭到广泛反对。在重塑地缘政治版图并强力推行其“大中东民主计划”之外,美国反恐战争所制造和衍生出来的“恐怖怪胎”在中东生根发芽,将恐怖祸水引向世界。
13年过去,全球范围内的恐怖活动有增无减。“伊斯兰国”迅速崛起等全球反恐面临的新挑战,与美国的中东政策有直接关系。
去年在“9·11”事件13周年之际,奥巴马发表了要联合其他国家发动打击“伊斯兰国”的战争的讲话。在美国的积极游说下,10个阿拉伯国家与美国签署联合公报,同意共同打击“伊斯兰国”,英、法、澳等国亦积极响应。
与小布什的反恐联盟相比,奥巴马组建的这个“新反恐联盟”看似很“得道”。如今,约60个国家和欧盟、北约以及阿盟等地区组织均囊括在新联盟名单中,一些盟国还积极参与了对“伊斯兰国”的空袭行动。
但“多助”背后掩盖的事实是,这一反恐联盟并不具有包容性。俄罗斯、伊朗、叙利亚等有条件在打击“伊斯兰国”问题上发挥作用的一些国家,均被美国排除在外。
因此,新反恐联盟的广泛性受到质疑。美国出于地缘政治和全球战略的考量,对反恐联盟的参与资格自我设限,把自己不喜欢的国家拒之门外。“敌人的敌人”是否应成为反恐联盟团结的对象,这个问题成为自新反恐联盟筹建之初就面临的众多战略困境之一。
另一个悖论是,随着美国反恐行动的“深入”,恐怖主义对国际安全的威胁却有增无减。5个多月来,在打击“伊斯兰国”问题上新反恐联盟尚未有清晰的战略行动计划。除了部分国家参与了被看作是战术行动的空袭之外,几乎没有国家愿意派遣地面部队。单纯的道义支持或“捧个钱场”基础上的聚合,更可能只是一种随时会陷入“集体行动困难”的脆弱联盟。
反恐斗争是一场人心之战,消除恐怖威胁,治标更要治本,只有努力化解和改变民族冲突、宗教争端、政见分歧、贫富差异等根本问题,才能消除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
恐怖主义是世界各国所面对的共同敌人,对谁有资格加入进行自我设限的“反恐联盟”,实际上自缚了手脚。要想战胜恐怖主义,需要尽可能团结更多的国际力量,携手合作,共同打击,标本兼治。如若一味想着动武,甚至借反恐夹带私利,将走不出“越反越恐”的怪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