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际> 社会博览 > 正文

透视美国保健品乱象:20%的产品存在虚假宣传

2015-02-10 07:51:10 蒋林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美国不少消费者待保健品如同日常食品,美国保健品和药物超市里的保健品琳琅满目。

保健品不像药品一样受严格监督 导致虚假宣传、夸大功能

近日,纽约州总检察长办公室发出调查报告,指控四大零售商——健安喜(GNC)、塔吉特(Target)、沃尔格林(Walgreens)和沃尔玛(Walmart)的保健食品出售具有潜在危害的植物维生素补充剂。报告称,许多潜在易过敏的草本成分并未标明于标签。

这则新闻给崇尚保健品消费的海淘族当头棒喝:在药品监管严格的美国,为何也出现如保健品欺诈现象?实际上,美国保健行业监管有漏洞,保健品不像药品一样受严格监督。

文字:晓诗

涉嫌欺诈

保健品名单

美媒7日披露,这次涉嫌具有潜在危害的植物维生素补充剂的保健品有:

沃尔玛:6个Spring Valley品牌的产品,包括银杏(Gingko Biloba)、金丝桃草(St.John’s Wort)、人参(Ginseng)、大蒜素(Garlic)、紫锥菊(Echinacea)和锯棕榈(Saw Palmetto)。仅一瓶大蒜素和一瓶锯棕榈含有少量的大蒜素DNA和锯棕榈DNA,银杏里面只有萝卜粉和小麦粉。

沃尔格林:人参片,里面只有大蒜粉和米粉。

GNC(著名的维生素商店):保健片剂中含有对过敏病人有危险的豆粉和花生粉。

市场现状

保健品消费观念“深入人心”

在美国,保健品有一种较为中性的说法——“膳食补充剂”。据美国癌症研究协会的数据,有43%的美国人服用多种维生素,而服用其他保健品的人也多达21%,美国人吃得最多的保健品是维生素C(17%)、维生素E(15.7%)和大蒜素(8.7%)。

斯考特经营着长岛一家著名的连锁专卖店“维生素世界”,他自己每天饭后将一大把红红绿绿的保健品丢进嘴里,种类多达9种,除了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还有一种帮助精神系统的产品。而在他的专卖店里,经常会看到年轻的小姑娘过来买“女性维生素”的产品。

因为消费群体庞大,美国的保健品行业发展迅猛,市场不断扩容。《营养保健期刊》的统计数据显示,保健品行业的市场规模从2007年的968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1500亿美元。其中膳食补充剂的年均增长率达到7%,在2013年市场份额已经达到350亿美元。

保健乱象

20%的产品存在虚假宣传

随着保健观念的流行,特别是近年来人们对“天然” 概念的推崇,美国的保健品纷纷打出“自然” 招牌,各种各样的产品大行其道,特别是那些抗衰老和减肥产品。

为了把产品卖出去,一些乱象也因此产生。此前有新闻披露,一些美国保健品厂家根本没有研发做后盾;还有一些保健品做虚假宣传。2012年,纽约检察长调查报告中发现20%的减肥及免疫系统膳食补充剂存在非法宣传疗效的现象。2013年,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发现,2004~2012年间,有237次膳食补充剂被召回事件,比例占FDA第一类药物召回率的一半以上。

漏洞根源

FDA不保证保健品有效

为何一直被中国消费者认为质量过关的“美国保健品” ,也出现问题?这是因为,根据1994年美国颁布的《美国饮食补充剂保健与教育法》(DSHEA),保健品并不像药品一样,受到美国FDA(食品与药品管理局)的严格监督;保健品上市并不需向FDA提交产品安全性的证明。

也就是说,保健品是否安全与有效,都是厂家自己说的。这就要求各公司严格自律。只要不吃出明显问题,或涉嫌加入违禁成分,FDA并不过问。

FDA对保健品的要求只是不允许做任何“疗效宣传”,强制要求在包装上注明“本产品不用于治疗、预防、处理、防治任何疾病” 。如果违反,FDA就可以发出警告,拒不改正的会被起诉。但宣称产品对身体某一机能有所帮助却可以,叫做“功能宣称” 。

比如说,“治疗骨质疏松”是“疗效” ,不被允许;但是如果说“有助于骨骼健康” ,就是“功能宣称”,厂家认为有证据支持就可以使用。很多时候,这二者之间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清晰,存在着灰色地带。许多保健品产销者和FDA,也就经常在这些字句上纠缠不已。

正因严格的宣传限制,美国人对保健品的概念很明确,认为它们起的是补充营养成分、调理机体、保持健康的作用,没有人把它们当作治病的药来使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