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国·精彩故事)为了清水润北方——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人民的奉献 资料图片:2014年10月20日,56岁的移民胡立凤开门迎接客人,如今她和老伴搞起了旅游接待、开起了超市。当日,新华社“南水北调中线探秘之旅”走进了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丹赵路办事处计家沟村7组谷庙岭移民安置点。新华社记者 张宇 摄 新华网武汉1月21日电(记者熊金超、李伟)涓涓清水,北流无声。 南方“亚洲天池”的优质水源,沿着蜿蜒1000多公里的人工渠日夜流淌,从2014年底开始润泽北方千家万户。 为了这一渠清水,水源地丹江口库区上百万居民,有的告别故土,远迁他乡;有的舍弃家业,外出打工;有的放弃世代相传的致富门路,另谋生计…… 移民:从此故乡是“他乡” “老母说了,老家的水土要带到新家去,世世代代,水土相连。”祖祖辈辈生活在鄂西北的农户赵久富,搬迁至鄂东的贫困山区生活了5年,家中珍藏着5年前从家乡带来的汉江水和故乡土。 为了给丹江口水库腾地蓄水,淹没区有40万百姓按政策实施了搬迁。 鄂东黄冈市团风镇黄湖移民新村,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近200个外迁移民安置点之一,也是赵久富的新家。5年前,来自鄂西北的十堰市郧县安阳镇874户3721人,跨越千里搬迁至此。 今年已59岁的赵久富心里一直觉得愧对父母。按照移民政策,时任余嘴村党支书的赵久富本可在老家安置,但为了用实际行动说服和带领大家,他主动选择外迁,为此舍下80多岁的父母。 为了能让乡亲们稳住并发展起来,作为新任移民新村社区党支部副书记的赵久富做了大量工作。如今,移民们在新家落地生根,甚至找到了比过去在偏远山区更多的致富出路。 在移民搬迁中涌现出无数赵久富一样的党员干部,他们默默奉献,无怨无悔。刘峙清、陈平成、程时华……多名移民干部甚至牺牲在工作岗位上,他们的奉献与付出,人民不会忘记。 |
相关阅读:
- [ 01-16]国内|梳理习近平的反腐大白话:"苍蝇"每天扑面|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回应热点
- [ 01-16]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回应热点:南水北调 全面运行
- [ 01-14]专家从三个视角回应南水北调争议:不能只算经济账
- [ 01-12]专家谈南水北调:不是为调水而调水 不能只算经济账
- [ 01-08]南水北调中线明确供水“出渠价” 随输水距离递增
- [ 12-28]国内|院士回应"南水北调通水即失败"三质疑|人工填海造地致渤海海域缩减
- [ 12-28]南水北调|流速慢-泥沙多-易结冰?院士回应三大质疑
- [ 12-28]南水北调年均将为北京送水10.5亿立方米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