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发改委专家:简政放权不彻底 审批改革需细化落地

2015-01-10 08:05:56 王仁贵 来源:瞭望  责任编辑:陈玮 周艾连  
分享到:

推动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在看到积极进展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到简政放权不彻底、系统设计不够、部分关键障碍未破除等突出问题阻碍了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

文/银温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

纵观新一轮改革,出现了一些有别于以往的新变化:得益于就业和民生的改善,群众对经济增速下行的承受力提高了;政府职能转变促进了行政资源和力量向基层下沉,群众办事更为便利;就业、产业和区域结构等发生积极变化,一些新兴产业和新业态正在成为新的增长点。

当然,在看到简政放权等领域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当前推进改革进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阻碍了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

首先是简政放权不彻底,审批改革需要进一步细化和落地。

当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力度很大,但企业实际感受却不明显。原因之一在于目前的改革多是简单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还未触及审批条件、标准、程序等方面的改革,技术性与行政性审批项目未分离。

以医药审批为例,生物医药委托制造提供商(CMO)模式在国外已有较为健全的安全性和责任人制度保障,但国内目前仍实行将药品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相“捆绑”的管理模式,即研发企业的新药要上市,必须要有生产线生产出相关的药品来。这对于研发企业来说,成本大幅提升,研发转化的时间大大拉长。有一些只能是研发出来后就便宜卖给国外企业。

此外,评审环节设置的门槛依然较多。在同一区域,每个项目都搞环境影响评价、交通影响评价、雷击风险评估等,存在着不必要的重复评估。

其次,一些领域改革系统设计不够,存在改革措施连接不畅、不配套的问题。比如综合配套改革与专项改革试点无法兼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国务院批准,但部委的专项改革又大多另行选择试点地区,使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无法承担相应的先行试点改革。部门的一些专项改革措施也缺乏衔接。比如在工商登记注册允许“一址多照”,但税务登记却要求一户一个门牌号。再比如一些领域投资审批权的下放,在企业看来还不如管着好,因为以前让不让干还有一个依据,如果获得了审批,后续向银行贷款等相对容易。现在没有前置条件了,银行更不愿意贷款了。

再者,金融、土地等领域改革仍未破除关键障碍。金融行业的监管过度集中于中央层面,金融要素市场开放政策难以落地。集体土地使用权融资上受限,现行法律不支持集体土地流转上市,金融机构对集体土地抵押也不认可,集体土地交易平台缺乏。

未来既需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针对性的举措,又需要进一步加快改革创新,增强发展的活力。

一是要加快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审批权的下放只是一方面,审批流程和程序也要规范、公开。应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公开审批的流程和进度,既便于企业操作,也有利于加强监管。应建立一个服务承诺制度,包括政府、事业单位等,针对老百姓的需求和自身部门职责,定出服务的标准,这也便于有关部门进行评价。

二是国企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应加快步伐。国有经济的布局要有顶层设计,当前部门或地方在推进改革时,难以确定哪些企业的改革步子可以迈大一点。混合所有制,要么是把社会资本纳入进来,对企业决策和经营没有多大影响。要么就是社会资本控股,这就要求明确可以让社会资本控股的行业企业。地方上把一些效益不好、业绩差的企业拿来混合,社会资本也不感兴趣。

三是财税改革要深入推进。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改革上,应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比如教育方面,可以考虑发教育券,落实到人。券随人走,钱随券走,这有助于解决地方因财政压力不愿接纳外地籍学生上学的问题。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成本分担也正是这方面考虑。

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划分上,应尽快取得突破。现在地方支出责任较大,与财力不匹配。允许地方发债,清理融资平台,这只是一个缓解的办法,不是根本举措。未来还是需要明晰事权,同时明确地方主体税种。

四是要在土地、金融等重点领域取得更大突破。应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在确权登记基础上,赋予农民对土地、房屋等完整财产权利。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五是要加快完善改革推进机制。应及时组织清理修改配套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避免出现上下位法就某项制度作出不同规定。地方在推进改革事项时,涉及法律法规设定的,应及时做好法律法规修改建议的上报工作,有关部门要加强统筹研究。尤其重要的是,要建立改革的容错与纠错机制,对敢于作为的改革者提供一个兜底的保障机制。□(本文由《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王仁贵采访整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