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科技 > 正文

2014年科技改革发展纪实:创新汇聚中国力量

2015-01-08 13:12:40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2014年12月13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召开不久。

这天傍晚,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习近平总书记。他从镇江驱车近100公里,踏着夜色来到这里。

习总书记与科技人员亲切交谈说,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要深入推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科技同产业无缝对接,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河南、上海、福建……一年来调研的足迹,印刻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殷殷嘱托。

2014,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对科技领域注定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是创新战略布局的谋划之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扎实推进,把发展动力切换到以创新驱动为主上来,已成上下共识并加快落实到各项工作中,科技界明显感到节奏紧了、步子快了、任务重了、责任大了;

——这一年,是科技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和项目资金管理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扩大推广,院士制度向学术和荣誉本质回归,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改革扩大试点,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改革攻坚的鼓点铿锵敲响;

——这一年,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发力之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催生新的增长点,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成果更多惠及民生,进入寻常百姓生活……创新的新引擎正在加速转动;

——这一年,是推进自主创新的接力之年:“天河二号”连续四年荣登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榜首,深海钻井平台顺利完成深钻任务,高速轨道交通谱系化智能化提速,加快走出国门……自主创新战场传来嘹亮的中国声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创新迎来又一个立春时节。古老的神州大地,正汇聚涌动着创新发展的澎湃春潮。

创新创新再创新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刻不容缓

2014年6月9日,两院院士大会如期召开。总书记指出:“历史的机遇往往稍纵即逝,我们正面对着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紧紧抓住。”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我国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习近平强调。

聚焦改革、着力创新成为2014年科技工作关键词,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多位中央领导同志都对科技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

——3月12日,国务院发布文件部署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改革;

——6月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改进完善院士制度的方案;

——8月18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听取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汇报;

——9月2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10月16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

——10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

——10月28日,国务院发布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意见;

——11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草案,决定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12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在更大范围推广中关村试点政策;

——12月9日—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提出要突出创新驱动,公报十多次提及“创新”;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一系列重大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新时期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努力方向。

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突破,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赛场硝烟四起,我们在创新驱动发展上既不能等,也不能慢。

创新驱动是强国所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

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以要素驱动、投资驱动为主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必须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这是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必然逻辑。对科技自身而言,创新驱动也是价值所在。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动力就在改革改革再改革!关键要靠实干实干再实干!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是催人奋进的号角,更是指引我国迈向创新新征程的战旗。

科技界应声而上——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在刘延东副总理为组长的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在凝聚共识中有序展开,一系列重大科技改革发展措施密集出台、加快落地……

科技界进一步行动起来了,产业界进一步行动起来了,全社会进一步行动起来了……走好科技强国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前途远大、前景可期!

撕开改革突破口 放出创新活水来

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优化整合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我们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完善点火系,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改革从何切入?要以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为突破口,带动其他方面科技改革向纵深推进。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明确要求。

时针指向19点40,暮色降临,科技部办公楼三层会议室灯火通明。科技部领导、各司局和单位负责人仍在热烈讨论。这是2014年10月下旬以来科技部最常见的一个场景。

“工作必须细化,下周这个时候,要再报落实情况”,“时间太紧,磨刀、砍柴要同步推”,每周一次的调度会雷打不动,各相关责任司局和人员必须在每个7天周期内取得实质工作进展。

他们正在强力推进的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头戏”——优化整合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

将以前林林总总的各类计划数量大幅减少,各有关部门下放权限,不再具体管项目……“这绝对不是简单的合并同类项或加强协调分工,而是涉入改革深水区,从国家层面重构现有科技计划体系并转变相关政府部门科技管理职能。”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说,“这是科技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改革,将对我国科技创新产生深远影响。由于触及到利益格局的调整,困难肯定会有,可能还不少,但改革方向不会变、改革力度不会减。”

创新资源“碎片化”和聚焦不够的老问题,已成为科技体制改革亟待突破的关隘。据统计,目前有40来个部门和单位,管理着100余个科技相关计划和专项。

“九龙治水”“天女散花”的中央财政科技投入管理方式已不可持续,这样科技事业会越做越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把科技计划管理体制理顺。

打开这一科技改革突破口,重点是要在“统、合、放、管”四字上下工夫。

“统”就是统筹协调,建立新的组织管理机制和管理平台,通过召开部门联席会议等机制商议大事,建立战略咨询和综合评审委员会为联席会议提供决策咨询。“合”就是优化整合,将名目繁多的相关科技计划调整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与人才专项等5类计划。“放”就是下放权限,具体项目管理依托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管”就是管好该管的,下放权限并不意味着撒手不管,要加强战略规划、重大任务选择、环境营造、评估监督和服务等。

改革提出了3年过渡期,2017年将全面按照新的科技计划体系和管理机制运行,掐头去尾实际只有1年多时间。为此,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正紧锣密鼓推进相关工作,试点先行、全面布局的各项举措正在加快研究落实。

政府职能转变是本次改革的核心,与之相适应的是,科技部内设机构职能也在积极优化,强调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和宏观管理,切实避免陷入微观事务。

全面完善创新“点火系”

一系列科技改革重拳密集推出

在打开突破口的同时,还需要打好“组合拳”,通过一系列“实招”“真招”的综合配套,总体把握创新大棋局的走势,推动科技改革纵深发展。

12月初,各地科技界得到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关村试点政策将在更大范围推广: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等6项先行先试政策推向全国,股权奖励个人所得税5年分期缴纳等4项先行先试政策扩大试点范围,并在中关村启动4项新的政策试点。此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还将在若干重点区域布局建设。

“这些政策的核心价值就是激发企业和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让创新的源泉尽情迸发,赋予创新者收益权,让创新者获取应有的智力回报。”北京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说。

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可复制可推广,被视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将科技长入经济、促进区域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场“及时雨”。

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持续提高,部省会商机制深化完善,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发展,京津冀等跨区域的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快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研究启动,战略性创新高地的带动作用加快显现。

谋篇,要着眼全局;落实,要积极有序;改革,更要一以贯之。

事实上,此前,我国就已为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布局谋篇。2012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近两年来,国家相继推出多项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改革具体方案。

特别是这一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步伐之快、措施之密、力度之大,前所罕见。这些任务,无一不是切中要害、直面社会的热点和改革难点,都是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如何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怎样使项目和资金管理科学透明?等等。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明确要“加快建立适应科技创新规律、统筹协调、职责清晰、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监管有力的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机制”,提出建立科研间接成本补偿机制、设立绩效支出、简化预算编制和调整程序、加快科研经费拨款到位等多项举措。这些措施,旨在把财政科研经费切实用好、用到“刀刃”上,避免“跑冒滴漏”。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在人才工作方面,2014年的一个大动作是院士制度改革。6月份举行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分别对各自院士章程启动修订。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改进完善院士制度方案,在改革院士遴选制度、优化院士队伍学科布局和年龄结构、规范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规范院士兼职和相关待遇、发挥院士决策咨询作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完善措施。

随着科研设施与仪器数量快速增长,利用率和共享水平不高的问题逐渐凸显。2013年我国大型科学仪器年均有效工作机时为1157小时,对外服务率为10.6%。大型仪器设备“待字闺中”,需求用户却“望眼欲穿”的尴尬即将得到扭转。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提出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建立统一开放的国家网络管理服务平台,通过实行有偿服务、建立后补助等激励机制,推动开放共享。

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科技报告制度和统一的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建设。针对我国民口科技报告制度“缺课”已久的问题,2014年上半年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正式开通。财政支持的科研项目将揭开神秘面纱:面对科研和管理人员,实现开放共享、转化应用;面对公众,将公开透明,交出账本,走向问效制、问责制……为此,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关于加快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的指导意见》,部署加快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成全国统一的科技报告呈交、收藏、管理、共享体系,形成科学、规范、高效的科技报告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成果转化法修订聚焦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科技人员股权激励等制约成果转移转化的关键问题,着力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制度体系和生态环境。2014年,许多突破性政策陆续出台。

为形成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重点发展研究开发及其服务、技术转移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创业孵化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科技咨询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科学技术普及服务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提升科技服务业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这也是国家层面首次对科技服务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创新驱动“动”起来

科技改革创新成效日益凸显

在中国这片春意盎然、充满希望的沃土上,改革的种子已经播下,创新的大树加快成长。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进一步“通起来”。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法治环境加快完善,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应运而生,考评体系、技术转移体系、资产管理和收益分配制度不健全以及科技人员激励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障碍加快突破。预计2014年我国技术市场交易额将达86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5%。

——基础科研人员进一步“静下来”。国家持续完善基础研究体制机制,优化投入结构,上一年全国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达到555亿元,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比重不断提高。国家科技计划采取网上申报、视频答辩、全程录像,实现痕迹可查,既有利于为科技人员省“钱”,又有利于为科技人员省“力”。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顶层布局,积极开展稳定支持,为原始创新的突破储备力量……一系列举措,不断唤醒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潜心突破创新“最初一公里”问题的学术精魂。

——企业创新进一步“动起来”。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深入实施,我国依托企业发展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持续增加,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设备加速折旧等普惠政策落实力度不断加大,有效提升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水平不断提升。目前,企业研发支出占全社会研发支出的76%以上。

——市场之手进一步“活起来”。新形势下产业技术路线更加多变、商业模式更加多样,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简政放权、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的改革措施,着力培育公平开放的创新市场,具体创新活动放手让市场“说话”。“铺天盖地”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一大批“顶天立地”的科技“小巨人”加快成长。

——政府之手进一步“稳起来”。政府职能不断转变,着力抓宏观、抓前瞻、抓基础、抓重点、抓环境,完善科技创新管理,形成推进创新的合力。科技部近年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达到原有行政审批项目数的35%。中组部、科技部等10多个部门和单位积极推进人才评价、项目评审、机构(基地)评估等“三评”改革,取消“三评”事项37项、合并净减少41项、下放20项,总体精简29%。

通过一系列重大改革持续释放创新活力,我国科技实力和自主创新水平不断提升。科技产出能力加快增强,国际科技论文被引用数从2013年的世界第五位上升至2014年的第四位,基础前沿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取得新的重大成果。科技对外开放深度拓展,中美创新对话、中俄科技合作等深入推进,与发展中国家的科技伙伴计划深入实施。

创新驱动的新引擎日益加速,促进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出现新的积极变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进一步聚焦目标任务,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培育了一批新的增长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成为区域创新和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预计2014年115家国家高新区总收入将达到23万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15%左右。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速均明显高于工业整体增速。国内有效发明专利预计达66万件,同比增长12%。科技增粮成效显著,为我国粮食“十一连增”作出重要贡献。人口健康、公共安全、资源环境以及大气治理等领域科技加快进步。

让人振奋的是,科技进一步燃旺了梦想的火炬——2014年9月19日,纽交所门口再次挂上了中国国旗,这次这个拥有200多年历史的交易所迎来了史上新晋最大的IPO——来自中国的阿里巴巴。还有百度、腾讯、华为、中兴……众多的创新型企业,正书写着中国创新的精彩故事。故事的后面,有我国近十年来在移动通信、宽带、超级计算等方面的持续投入,有千千万万科技人员的辛勤努力,有各级政府和有关方面在第三方支付、网络小贷、商事改革等方面的制度创新所形成的合力支撑。

这是一个创新创业的黄金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星火必成燎原之势。梦想实验室里,那些满怀激情的创客、那些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创业咖啡馆……仅在中关村,每天就有49家科技型企业诞生。上千家坐落在国家高新区、大学科技园中的孵化器,为追逐梦想的创业者提供从办公场所到贷款、投资等全方位的服务。

诚如总书记所言,“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一条前途远大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正在铺设、延伸……

把13亿中国人的智慧都汇聚到创新的大潮中来,那将是何等恢弘的中国气象和中国力量!

科技的创新,将深刻影响中国!

中国的创新,将深刻影响世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