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我国首部电子商务法望下半年完成 "重点关照"三大问题

2015-01-07 09:09:54 侯云龙 方烨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交易安全谁来保障 知识产权如何保护 消费者权益怎样伸张

电子商务法“重点关照”三大问题

法律草案有望年内完成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多个权威渠道获悉,我国首部《电子商务法》草案有望下半年完成。

已经完成的《关于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加快电子商务立法”。另据电子商务法起草组透露,相关部门已经完成立法前期的课题研究工作,相应的立法程序也已启动,并力争在2015年下半年完成法律草案。

据悉,《意见》旨在依法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通过加大法律法规执行力度约束市场主体行为,从而使得国内贸易的流通能够在法治环境下健康运行。

具体到电子商务领域,除了明确提出“加快电子商务立法”外,《意见》强调要强化电子商务领域的创新保护,建立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探索将电子商务领域商业模式纳入专利保护范畴;推动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规范发展,加强对入住商户的审核管理,推行网络零售商品由第三方平台先行负责制和保证金制度。

权威人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我国电子商务以及相关产业发展迅速,但已有的《公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规已无法适应当前电子商务领域的发展,特别是网上交易安全、知识产权及产品质量监管、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突出问题,不但极大地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也使消费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电子商务法》将为消费者搭建起“保护伞”,扫清妨碍电子商务领域发展的各种障碍,营建健康的市场环境。

针对目前电子商务领域存在的种种问题,2013年10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电子商务立法工作列入规划,并在之后成立了电子商务法起草组。到2014年12月,起草组针对14项具体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完成研究报告。

目前,立法的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相关机构将力争在2015年3月前后形成立法大纲;2015年下半年,完成《电子商务法》草案,草案最后将征求各部门、地方、电商企业、协会、专家等意见,并争取在2016年6月前,提交全国人大财经委全体会议讨论。

在此前举行的电子商务立法框架和疑难问题研讨会上,全国人大财经委调研室副主任施禹之介绍,电子商务立法前期准备工作进行了14项课题调研,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监管体制、电子商务市场准入与退出、数据电文和电子合同问题、电子商务领域支付、在线知识产权保护、电子商务税收、电子商务纠纷解决机制、消费者权益保护、电子交易信息安全保障、跨境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快递与电子商务协调发展、电子商务可信交易环境等。此外,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等部委还就电子商务领域中的电子支付、知识产权、消费者权益保护、税收、信息安全等具体问题进行了课题研究。

相关法律人士表示,尽管《电子商务法》尚未问世,但从前期的14项调研来看,《电子商务法》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框架,指向了目前我国电子商务领域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相信法律一旦成文出台,将会使目前很多棘手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特别是目前业内关注较多的交易安全、知识产权、消费者权益问题,在立法前期的调研中均有涉及,并用了8项课题对其进行细化研究,这意味着《电子商务法》在起草过程中,将会对上述问题“重点关照”。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薛军表示,目前我国电子商务领域法律滞后、空白点多,现有规定效力等级低,法律制度不完善已成为制约电子商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除了业内关注的三大问题外,税收、工商登记等法规在电子商务领域的缺失,既不利于市场预期,还会给企业正常经营和政府监管带来困难。因此,加快《电子商务法》的出台,将对行业发展大有裨益;另外,现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已经不能满足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需求,《电子商务法》的出台将会加强在现有电商环境下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除了让电子商务市场有法可依外,也有业内人士和专家表示,立法要考虑目前行业发展的规律,进一步释放行业发展潜力。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副主任阿拉木斯表示,电子商务立法应该是一部“发展法”,要充分考虑网络经济的特殊性,遵循政府“适当放手”原则。广东金融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姚志伟表示,电子商务是在一个特殊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特殊产业,有其特殊的发展规律,应给电子商务发展一个宽松环境。(侯云龙方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