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根据专家建议整理 谣言出现新变化,辟谣面临新难题,应对需要新举措。日前,“平安北京”微博管理员杨静波接受采访时,提到了目前辟谣面临的主要问题:传谣信息量远远大于辟谣信息量;网上辟谣的专业性有待提高;辟谣的回应速度不快。 似乎,谣言与辟谣进入了相持阶段。治谣止谣,政府、媒体、个人,还有哪些可以做得更好? 应对“软”谣言,要用“柔”办法 厘清边界,增强服务,扶持第三方平台,起到诚信表率 不同谣言,需要区别对待。对于互联网,除了依法监管外,对于很多因认知局限而传播的“软”谣言,应对的办法可能还是增强信息服务。国家网信办发言人、网络新闻传播局局长姜军说:“我们会扶持一些媒体建立专门辟谣的平台,帮助他们推广,让广大网民知道到什么地方去辨别真伪。” 作为管理者,“我们重点还是在规范传播秩序上下功夫。”姜军表示,政府要解决发现、取证的问题,把一些影响非常广泛、危害比较重大的谣言,迅速找到并消除。此外致力于督促网站建立从审核到接受举报、再到过滤的机制,进一步推行上网实名制,严格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等法律法规,会同有关部门将相关法律法规坚决落到实处,“治理好网络空间,根本还是要推进网络空间的法制化”。 此外,辟谣公信力也成为专家集中讨论的问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王君超说,辟谣信息不如谣言本身被关注,其中有部分原因在于有些辟谣者缺少实事求是的态度,使辟谣变成否定乃至“掩盖真相”,让人产生不信任情绪。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教授王颖吉说,政府要完善日常舆情监测与分析机制,做好信息公开,对于与公众密切相关或引发公众疑惑的信息及时公布真相、进行回应。此外,近年来的谣言更多地集中在食品、保健、环境等日常生活与公共安全方面,只有解决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才能缓解人们的焦虑感。 |
相关阅读:
- [ 12-18]人民日报:“软”谣言 为何更难打?
- [ 12-15]媒体解析为何大龄人群喜欢转发朋友圈谣言
- [ 12-10]河南2学生散布“女高中生被带走强奸”谣言被处分
- [ 12-06]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陈国庆获“网络最具人气奖”
- [ 11-26]网络安全与法治化是建设网络强国的前提
- [ 11-06]杨澜发声明否认六大传闻:没外籍身份 不持有绿卡
- [ 11-06]杨澜律师函澄清网络谣言 保留追究法律责任权利
- [ 11-04]10月网络不良信息举报情况:网络诈骗活动猖獗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