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中国反腐,全年都持续吸引着关注的目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一句“你懂的”,不期然间成为这一年的反腐热词。那时的疑惑,如今已是过眼云烟。那句“你懂的”,在这一年的反腐之后,变成“真懂了”。临近岁末,反观这一年中国的反腐,会发现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之下,无论谁有问题,一概难逃法网。
看成绩: 这一年史无前例
“输不起的斗争”——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结束后几天,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王岐山撰文时,这样定义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从今年看,这场斗争的成绩单异常华丽。
最直观的成绩,当然是落马的贪腐官员数量大为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12月,今年被查处的省部级官员达到40人,作为对比,去年查处17人,而此前,每年查处6至8人是常态。
越来越多的措施正成为“新常态”。
比如巡视,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实现了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常规巡视全覆盖,而13个巡视组也全部开展了专项巡视。中纪委相关负责人透露,万庆良、谭力、武长顺等曾经的高官落马,就与巡视直接有关。
比如开门反腐,一切不当行为都应当暴露在阳光底下。在官方网站的“曝光台”上,截至10月底,中纪委就指名道姓通报了近9万名违反八项规定的国家工作人员。
比如反腐热词的不断出现,无论是“断崖式降级”,还是持续“高压反腐”,都已在舆论场中让人耳熟能详,这背后,是中央反腐动了真格。
中国反腐力度与决心有多大?这一年让人懂了。
重时间: 周一拍苍蝇,周五打老虎
今年5月,本报记者总结发现,中纪委公布反腐和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件时,形成了“周一拍苍蝇,周五打老虎”的规律,并率先提出“中央纪委反腐时间感很强”。
这一规律甫一推出,就因其强大的解释力,成为海内外观察中国反腐时重要的标尺。
善抓节点,是今年反腐的重要特点。狠抓春节、中秋节等节礼问题,以及用威慑力强大的“周一见”,固定时间曝光具体问题,形成了强大的震慑。今年5月底,中纪委在官网推出“清廉过端午——纪检监察机关在行动”,狠刹公款购买赠送粽子等节礼,就是其中代表。
时间感不只体现为有规律,更重要的是体现为有速度。中纪委并不拘泥于已有的时间规律,而是在抓时效性上日益精进。
一个省部级高官,从最后露面到被调查,往往就在几天之内,甚至仅仅一天。例如,山西省原副省长杜善学被通报当天,其活动报道还见诸报端;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被宣布调查前一天,还在开展调研;而从被宣布调查立案,到被免去职务,海南省原副省长冀文林只用了9天。
中国反腐有多急迫?看了这些就真懂了。
下决心: 围猎老虎、苍蝇、狐狸
有3种动物,在今年屡屡“上头条”。
老虎无疑是其中的亮点。无论“大老虎”还是“军老虎”,中央绝不姑息的态度,凸显出了反腐没有禁区的决心和意志。面对有些地方出现的“塌方式腐败”,中央有一个查一个,不惜让当地领导班子大换血的做法,也是“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的具体体现。
“苍蝇式”腐败、小官巨腐等同样被有效遏制。今年,在给北京、广西、天津、西藏、江苏、海南等地的反馈意见中,中央巡视组多次提及这些问题的严重性,指出基层干部腐败问题凸显。
除了人们熟悉的“苍蝇老虎一起打”,“猎狐”也成为反腐常态。反腐国际合作,从APEC会议到G20峰会,从境内参与到世界关注,这一年硕果累累。时至今日,代号“猎狐2014”的全国公安机关缉捕在逃境外经济犯罪嫌疑人专项行动仍在继续。这个从今年7月22日开始的行动,截至12月4日,已经抓获428人。
而这一切,都在中纪委官网上不断的“上头条”,及时、公开地通报。这个日均访问量超过120万次的网站,正成为官方与民间反腐的重要阵地。
中国反腐,让世界懂了。
谋未来: 不断扎紧的制度笼子
反腐“治标”当然重要,但只有及时向“治本”过渡,才能真正实现“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理想机制。
在今年史无前例的反腐力度之下,“治标”正在为“治本”赢得必要的时间。以巡视制度为例,今年在专项巡视制度上的突破,以及适时提出打破惯例的“回马枪”,都让这一制度在此前的基础上不断完善。
制度的应用亦日渐成熟。例如,对“党纪严于国法”的贯彻,在今年对“通奸”一词的高频度使用中体现得颇为明显。王岐山直言,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党员领导干部案例,没有一个不是在违法之前首先违纪的。
打铁还需自身硬。纪检制度改革是今年一大亮点,在不到一年时间内,中纪委两次进行机构改革,精简了111个议事协调机构,增设4个纪检监察室与1个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增量不增官”、“聚焦主业”的做法,直接增强了一线反腐的办案力量。
还有诸多制度改革与创新,例如在中办、国办等新设中央纪委派驻机构,将解放军审计署由总后勤部划归中央军委建制,通过出台制度完成对全国副处级以上“裸官”的清理工作等。每出台新制度,必有目标,必有回响。
反腐未来走向何方,大家都懂了。 本报记者 刘少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