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倒逼改革过去30年屡屡验证 当下正面临第四波
2014-12-03 08:23:4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林晨 李艳 |
分享到:
|
体制不适应 就果断改 “我们为什么会有开放倒逼改革的压力,那是因为经济全球化新的发展趋势推动了全球贸易和投资规则的重构。”王新奎直言。 十八大以来,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大方面的建设,成为自上而下的共识。如何建设,如何改革,开放会给我们带来新思路。 一本叫做《全球规则的重构》的书,或许能部分解答中国为何仍需要“开放倒逼改革”的逻辑,书中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眼中的中国各不相同,对中国的期待自然也不一样。一言以蔽之,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 在王新奎看来,面对全球贸易和投资规则新的变化趋势,中国需要积极参与,“但回来一算账,体制适应不了怎么办?改革!这就是新的开放观。” 今年被称作“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在今年遍地开花,这五大方面均有涉及。常修泽将这五大方面评价为“五环式”改革,并认为这五大方面“环环相扣,融为一体”。 例如,在经济方面,“环环相扣”的特点表现得尤为突出。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启动,给大陆和香港的投资者吃下一颗定心丸,运行非常平稳。在此基础上,证监会表示,将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稳步开放境外投资者直接投资境内市场,并健全跨境投资的投资者保护制度,加强监管协调等。沪港通的开启,搅动了改革的“一池春水”。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李克平透露,有观点认为今年或者明年将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元年”,这意味着中国将很快成为对外投资的净输出国。中国公司不可避免要在全球市场中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生产布局,并不断对自身进行完善,这种挑战,将促使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经营理念上的提升,以及在与外界匹配时的调整。 再如,在政治方面,开放带来了政府自身体制改革的契机。以上海自贸区为例,其形成的“负面清单”制度,就是对本届政府简政放权改革的有效推动,并形成了成熟的、可复制的经验。在常修泽看来,这些都是推动管制型政府向“中立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转变的改革措施。 又如,在生态文明方面,国际合作正在使中国实现双赢。最近的例子是11月12日,中美双方在北京共同发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并提出了到2030年的气候减排目标,这一方案无疑对中美甚至全世界都有重要意义。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直言,这一目标具有“倒逼作用”,而为了实现这一开放过程中提出的伟大目标,至少需要配套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和改革措施。比如,在节能提效上要有配套政策,并且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再如,非化石能源的比重提高,要有相应的政策鼓励和支持等。 |
相关阅读:
- [ 12-02]习近平:推动改革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互动
- [ 12-02]伟大的开篇:从三中全会到四中全会
- [ 12-02]存款保险费率可能“低起步” 随后适时提高
- [ 12-02]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接近完成 方案料以1+N形式发布
- [ 12-02]山西1165个煤检站点终结使命 煤焦运销改革破冰
- [ 12-01]我国三大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全面实施
- [ 12-01]国家发改委政务服务大厅1日起试运行
- [ 12-01]存款保险制度筑起金融安全网 为深化金改提供保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