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高出台司法解释严打制售假药犯罪
2014-11-18 18:43:24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陈晖 |
分享到:
|
新华网北京11月18日电(记者陈菲)为严厉打击制售假药、劣药的违法犯罪行为,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立足刑法有关药品安全犯罪法律条文的修改,结合近年来司法实践情况,联合制定了《关于办理危害药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8日,最高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司法解释的主要内容。 制售假药犯罪猖獗 药品辅料问题严重 最高检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司法机关对危害药品安全犯罪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2013年各地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2945件4079人;各地人民法院一审结案2877件3399人均为有罪判决。2014年1至9月,各地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2524件3532人;各地人民法院一审结案2343件2783人均为有罪判决。 最高检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韩耀元介绍,司法机关在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发现危害药品安全犯罪活动在一些地方仍然猖獗,许多制售假药犯罪活动形成了跨省市、组织严密的犯罪团伙;药品辅料问题严重,直接影响到药品质量安全;药品流通领域,未取得合法资质,非法生产、经营药品的行为较为突出等。这些新情况给药品安全监管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通过明确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等适用法律问题,有利于统一、规范司法行为,为依法打击此类犯罪行为提供明确的适用法律依据,有利于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药品市场健康发展。”韩耀元说。 七种情形应当酌情从重处罚 解释共十七条,首先对实践中易发、多发,且危害性严重的生产、销售假药的情况予以总结,明确了应当酌情从重处罚的情形: ——生产、销售的假药以孕产妇、婴幼儿、儿童或者危重病人为主要使用对象的; ——生产、销售的假药属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避孕药品、血液制品、疫苗的; ——生产、销售的假药属于注射剂药品、急救药品的; ——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生产、销售假药的; ——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期间,生产、销售用于应对突发事件的假药的; ——两年内曾因危害药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受过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罚的; ——其他应当酌情从重处罚的情形。 韩耀元解释说,根据刑法的规定,生产、销售假药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无论数量多少,均依法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具有解释第一条规定的七种情形之一的,还应当酌情从重处罚。 |
相关阅读:
- [ 11-14]乌政府拨款不及时 基辅市出现严重药品短缺
- [ 11-07]湖南破获一起互联网销售假药案 药品检出激素类成份
- [ 11-06]福州:手术费诊疗费调上去 药品价检查价降下来
- [ 10-30]福建药店将划分药品质量安全信用等级
- [ 10-29]食药总局启动药品审批制度改革 出台时间尚未透露
- [ 10-28]印度拟推药品强制许可 或掀起印美制药领域之争
- [ 10-27]食品药品犯罪全球化 16国专家呼吁缔结国际公约
- [ 10-22]福建规范中标药品配送 超过3次不及时供货将取消配送资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