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说到孝道,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我国古代还有“二十四孝”的故事。二十四孝,讲的是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在不同环境下、用不同方式行孝的故事。鲁迅先生当年曾经点评过二十四孝图,他说,有些故事可以勉强效仿,有些照着做,会有丢掉性命的危险,还有的,会让人非常反感。 为了弘扬孝道,弘扬传统文化,最近,安徽省六安市便以二十四孝故事为题材制作了一批街头公益广告,引发了争议。而且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和鲁迅先生反感的一样,都是那个叫“郭巨埋儿”的故事。 六安市市民慕女士上下班经常路过解放路,最近,她发现解放中路的路边,安装了不少公益广告的广告牌。牌子上讲的是“二十四孝”的故事,并且都配有插图,包含“百里负米”“卖身葬父”“卧冰求鲤”等大家熟悉的典故。但是其中有这么一个广告牌,让穆女士在内的不少市民,看着不舒服。 慕女士:解放路新修的,然后修好的时候路边的栏杆也是建了不久,我看这个(牌子)应该是建了不久。 记者:就是您看到的这个公益广告牌子修了不久? 慕女士:对。因为我经常从那里过。 记者:当时您看到的是只有一块儿牌子,还是有很多别的牌子? 慕女士:我都注意到了。但是我觉得有一些。二十四孝么,之前也看说过,其中有一些是不太适合现在的。 用公益广告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心,是一个好的创意,而慕女士所提到的,不合时宜的,是二十四孝中讲的“埋儿奉母”的故事。埋儿奉母,讲的是汉代有个叫郭巨的人。当年分家产的时候,他把家产都分给了两个弟弟,自己守护着母亲,并且对母亲非常孝顺。后来因为家境贫困,妻子又生了一个男孩,郭巨担心,如果他们把钱来供养自己的孩子,就会影响供奉自己的母亲,于是就和妻子商议:不如亲手埋掉自己的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奉母亲。夫妻双方在挖坑时,在坑下挖到了一坛黄金,上面写着:“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双方得到黄金,回家既孝敬了母亲,同时也养活了孩子。但是慕女士认为,埋儿奉母的故事,属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慕女士:可能(出发点)是好意,想要宣传一下孝道,但是选择材料可能不太好。我觉得咱们的民族文化,肯定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 记者: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慕女士:我觉得他可能学了二十四孝,但是不太理解其中的每一个故事的含义,所以没有深究(每一个故事)。 而另一位家住解放路五牌里的刘女士也表示,如果真的按照这个典故说的去做,放在现在无疑就是犯罪。她表示,行孝道,就要埋葬掉自己的孩子的做法,光是想一想,就觉得瘆得慌。 刘女士:就是反正看了以后,就觉得不是在宣扬公益广告了,觉得就是在犯罪了,前面两个字“埋人”听着就像是犯罪,然后就没有觉得后面两个字有什么意思了,我觉得他宣扬这个东西是可以的,但是就是觉得这两个字,现在社会来看的话,就算是从宣扬孝顺(角度出发),我也觉得不太适合。就算是在古代的话,他的奶奶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孙子给埋了吧? 制作公益广告牌的单位负责人解释说,选用“二十四孝”是上级领导下的决定。昨晚记者采访到了解放中路上的一家披萨店的老板,她说,路边的公益广告牌已经撤走。 杨女士:没有广告牌子了,现在。前两天买早点的时候好像是看到了,现在没有了。 记者:您确定那边已经拆掉了么? 杨女士:恩,拆掉了,没有了。 知名学者、收藏家马未都告诉我们,道德是一个具有时效性的概念,虽然说古时候的社会环境和如今大不相同了。有关“孝”道的标准也发生了变化。但是二十四孝,依旧有其借鉴意义。 马未都:二十四孝图是中国的一个传统文化,它提孝道呢,是我们自周代以来就开始逐渐建立的一个观念,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它起到的作用肯定是不可低估的。二十四孝图,我印象中,是从元代之后逐渐积累起来的,它里头按照我们现在一般的认知呢,确实是有一些糟粕,比如说“郭巨埋儿”,这些肯定都是有糟粕的。但是它总体的意图是好的,就是教人尽孝。只是有一些具体的事例,时过境迁。我们必须要明白一点,就是道德呢,是有时效的。就在历史上的道德我们今天看有时候不道德,那今天重提二十四孝,我觉得总体精神没有问题,但是具体的事例要分析,有的事例我觉得应该是可以从中国古代中找到一些其他的例子替换,但是它提倡的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对我们民族的孝道的再度推行,对我们维系社会总体的秩序的良好和安定,我觉得还是有好处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肖放说,二十四孝有其积极意义,但是其中很多做法,已和现今的价值观不相符。 肖放:二十四孝是一个历史的产物,在古代社会里面有可能有它积极的作用,但是二十四孝里面有一些和今天的伦理观啊、价值观啊,不相适应的东西,可能就不能去宣传、去强调。特别在公益广告里面,可能尽量少出现这种东西吧。 |
相关阅读:
- [ 10-10]央视春晚公益广告8月开始竞拍 已提交百余方案
- [ 08-23]房祖名公益广告牌在沪全面拆除 官方:合约已到期
- [ 08-12]央视开始筹备春晚公益广告 总导演暂未出炉
- [ 07-30]人民日报:几乎每一次慈善捐献都有行政命令参与
- [ 07-10]反赌公益广告竟成"神预测" 赌徒押德国大赚?(图)
- [ 06-27]质量诚信主题平面公益广告征集启事
- [ 05-05]王诗龄变“花仙子” 胖妞的春天到了
- [ 03-28]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部署进一步做好“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