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上海自贸区今天迎来一周年纪念日。 上海自贸区的定位是“制度创新高地”,具体的五大目标是,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投资领域开放、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以及完善法制领域的制度保障。 总体上讲,一年来,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已经打开局面,五大目标都有所推进。但各领域快慢不一、冷热不均的矛盾比较突出,一些人颇有微词。这或许就是“试验田”的命运所在。 冷静地分析上海自贸区一年来的冷与热、快与慢、限与扩,我们可以看到:只要勇于革自己的命,许多程序性的制度障碍的确可以迅速突破;但某些深层次的、结构性的绊脚石,需要假以时日,以实践倒逼的形式取得突破。 通过解读上海自贸区一年来的发展,观察上海改革的思路与举措,对深圳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冷与热 不少人还记得,2013年10月8日是上海自贸区挂牌后的首个业务受理日,即便台风暴雨,距离上海市中心几十公里的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一楼综合服务大厅,依然人潮涌动。 前来“淘金”的民营资本和国有大型企业,远超预计中的“主角”外商。 各地政府也跃跃欲试。2014年全国省级地方政府“两会”上,有20多个省、自治区、市都在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开表示,将对接、准备或申报“自贸区”列为2014年的工作重点。 新华社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抢牌子”的背后,是地方政府解不开的圈地搞开发的GDP情节,“地方对中央精神存在理解偏差。” 热情的狂欢逐渐被冷静的理性取代。年中以来,炒房、炒地、炒注册公司风慢慢冷却,前来自贸区洽谈的企业,主体也悄悄地变成了外资金融机构。 各界逐渐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上海自贸区是块大试验田,要播下良种,精心耕作,精心管护,期待有好收成,并且把培育良种的经验推广开来。” 9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更加简练地定义了上海自贸区,称在上海搞自贸区的试验可以说是一个改革的高地,而不是政策的洼地。 |
相关阅读:
- [ 09-28]上海自贸区一周年:创新举措开始在全国复制推广
- [ 09-28]发改委:在自贸区内试点外商投资安全审查机制
- [ 09-22]中韩自贸区第十三轮谈判在北京举行 谈判为期5天
- [ 09-20]李克强与上海自贸区企业代表座谈 开门见山抛三问题
- [ 09-20]上海自贸区繁忙依旧 中小企业方盼改革提速
- [ 09-19]李克强点赞自贸区:有大未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