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盘点历次中央民族工作会:共见证 同前行

2014-09-27 09:04:12  来源:中国西藏网  责任编辑:林锦    
分享到:

1999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吹号角——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临近世纪之交,新中国成立50周年前夕,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指引和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已取得了较好成绩。第二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此际召开,能更充分地展示我国各民族大团结、中华民族团结共跨世纪的风貌。

1999年9月29日至10月3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会上指出,事实充分说明了我们的民族政策是完全正确的,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们处理民族问题也是最成功的。同时强调了新中国的民族工作主要有两大历史任务:通过进行社会制度的变革,引导翻身解放的各民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通过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加快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江泽民同志在会议上强调:“全党同志必须把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作为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工作的行动纲领。”

此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吹响了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号角。从2001年开始实施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再次把民族地区确定为重点扶持对象。同时,西藏整体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扶持范围。2003年,国家对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等5个自治区卫生专项投入资金累计达13.7亿元人民币,主要覆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专科医院建设、农村合作医疗、重大疾病控制等方面。

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促和谐——民族地区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新世纪新阶段召开的第一次民族工作会议,也是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于2005年5月27在北京召开,主题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地区和谐发展”。重点研究如何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会上,胡锦涛同志全面、系统、深刻地阐明了“两个共同”的科学内涵及辩证关系,指出:“共同团结奋斗,就是要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来。”

会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指针。关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大会报告在“平等、团结、互助”之外,加上了“和谐”二字。这表明了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于民族关系与时俱进的深刻把握。

此外,这次会议对“民族”做出了新的解释: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在这次会议上,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民族工作的第一个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和第一个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行政法规《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若干规定》,并审议通过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

民族工作四句话: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

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之后,国家民委联合组织了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写了“十一五”、“十二五”《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兴边富民行动规划》和《少数民族事业规划》这三个国家级专项规划。

如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将于近日召开,这是继2005年后,又一次召开的凝聚共识的重要会议。2014年9月2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自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无疑,在新形势下,边疆经济战略地位有望进一步提高,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我们也相信,新一次中央民族会议的召开必将会更聚众心,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在繁荣发展之路上共同前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