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

2014-09-25 18:36:53 韩星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习近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讲话系列解读九】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韩星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上自伏羲、炎、黄、唐虞及夏、商、周三代,下至唐、宋、元、明、清以至今日,浩浩荡荡,川流不息,绵延了五千多年,而且在东亚形成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儒教文化圈”,也可以叫“筷子文化圈”、“稻米文化圈”或“汉字文化圈”,构成其要素的主要有汉字、儒家思想、律令制度、佛教、道教等几项,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一极。为什么中华文化能够这样绵延不绝、一脉相传地发展到今天?这可能与独特的地域环境、生产方式、民族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许多核心价值观。今天,这些传统价值观念依然是我们实现民族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是我们应对挑战的最高行为准则。现在,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应该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这就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固有根本,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今天,我们要讲清楚这个根本才能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从这个源泉里汲取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才能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因此,我们可以概括地说,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源”和“流”的关系,“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应该在“继往”的前提下“开来”。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凝练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其实是12个价值观,其中有的是传统价值观的全部继承,有的是部分继承。下面逐个结合中国历史文化做一简单的分析。

富强——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了几个强盛的历史时期,就是所谓的盛世。分别是:西汉时期的文景之治、东汉时期的光武中兴、大唐时期的贞观之治、盛唐时期的开元盛世、清朝时期康乾盛世。这几个时期,总的来说,都是君主贤明,纳言听柬,体恤民情,爱民如子,臣子直言进谏,尽忠侍主报国,君臣上下团结,社会稳定,人口增长,经济繁荣,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一度出现了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安定局面。当今中国与西汉文景之治颇有相似之处。

民主——中国古代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但民本实质上是以民为社会、国家的价值主体,民本是传统文化优秀的核心价值观之一。由于历史局限性,儒家的民本思想不得已与君主制结合在一起,有人认为君主与民本存在着矛盾,即便如此,也潜含着从民本走向民主的种子。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