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

2014-09-16 11:19:55 饶亚明 陈新剑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陈瑜辉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的内在统一关系时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这一论述,以“灵魂”的重要定位,凸显了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导向和引领作用,需要我们深入学习和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三个倡导”:在国家价值目标上,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价值取向上,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价值准则上,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土壤和基础,大胆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高扬主流价值理想。这24个字,既体现了通俗化、大众化,也反映了现阶段全国人民价值认同的“最大公约数”,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期待。

承载着“两个巩固”、“中国梦”的共同思想基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体现“两个巩固”的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心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表述,从国家价值层面充分展示了“中国梦”的具体内容。

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大同,这些思想积淀着我们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蕴含着丰厚的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能够更好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积极吸收人类文明成果为我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我为主,大胆学习借鉴,明确提出“自由”、“平等”、“民主”等价值元素。中华民族历来海纳百川、兼收并蓄,这些是人类文明的成果,是社会主义应该高扬的价值理想的旗帜。

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为此,我们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抓紧抓实抓好。

这是当前国际国内深刻变化的需要。当下,世界范围内各种价值观交融较量加剧,国内思想潮流多元多样多变,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迫切需要加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度,发挥团结、凝聚的作用,引领社会思潮。

这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需要。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正常维护的重要途径。当前综合国力和社会活力显著增强,但是也面临诸多新课题、新矛盾、新挑战。实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迫切需要构建有效整合社会意识的核心价值观,树起一面精神旗帜,形成强大的整体合力。

这是全面提升社会道德水平的需要。当前,全社会人心思上,人心向善,道德素质总体有所提高,但是,与道德要求相悖的社会问题和道德失范的现象,仍然多发。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倡导真善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培育自尊自强、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建设我们美好的精神家园。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高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更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着力点。这就需要把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要以课堂为主渠道,使“三个倡导”伴着丰富的载体,进教材、进校园、进头脑,让师生们熟记在心,耳熟能详;要使青年学生通过思政课、讲述中国故事、找身边的好人等,引发共鸣,增强认知,见贤思齐,择善而行;要突出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阐释“三个倡导”,讲清楚深远意义、深刻内涵、时代特征,讲清楚历史底蕴,讲清楚古今中外主流价值观的异同,解疑释惑,积极回应对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关切。同时,还要以喜闻乐见、丰富多彩、接地气的特色和方式,推出更多更好的校园文艺作品,歌颂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增强传播力,使广大师生获益。

(执笔:饶亚明 陈新剑)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