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京津冀一体化难在哪?行政主导型经济是最大障碍

2014-09-08 07:02:58 胡其峰 袁于飞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陈瑜辉  
分享到:

今年以来,国务院成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及相应的办公室,“京津冀一体化”的步伐越来越快。但是,从“首都圈”到“环渤海经济区”“环京津都市圈”,再到“京津冀一体化”,三十多年来,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现实大多“写在纸面上的多,落实在现实中的少”。那么,“京津冀一体化”到底难在哪儿?日前,中国科协主办的第32次中国科技论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论坛”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县召开,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专家学者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专家们认为,“两市一省”格局导致的行政主导型经济是阻碍“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最大障碍,而解决户籍制度背后各种资源的分布不公、社会福利不均等问题,将是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必须要面对的难关。

北京的农村养老金是河北的近7倍

河北省涞水县蘧家磨村的村民,只要跨过村东头的一条马路,就到了北京市房山区郑家磨村。

“这边饮水靠打井,那边自来水通到户;这边护林苗木补贴一亩300元,那边3500元;这边每月养老金55元,那边涨到350元……”一条分界公路,分割两个村庄,村民的生活和社会福利却相差甚远,这是蘧家磨村和郑家磨村的真实写照。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表示,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北京的农村养老金是河北的近7倍,两地各项福利和保障差距明显,“这背后与地方财政的实力和政策导向不无关系。据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河北省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60元,仅相当于北京市的17.8%。”

肖金成表示,从城镇化进程上看,北京已经进入城镇化的后期阶段,天津也即将进入这个阶段,但河北的涞水、承德、保定、沧州和张家口还处在城镇化快速阶段中的加速阶段。

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难均衡

要解决社会福利分配不均的问题,关键还是要实现京津冀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使各地经济均衡发展。对此,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处长杨书宣形象地说:“什么时候,张家口的小伙子能娶上北京的媳妇,那一体化就成功了。”

但在现实中,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存在诸多难题。肖金成说,首先,京津冀城镇体系存在断层,大城市处于绝对优势。京津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也不明显——上海周边有8个全国百强县,而北京周边却聚集着36个国家级贫困县,“京津要加快向河北省辐射扩散资金、技术和人才要素,壮大河北制造业生产的能力和水平,使河北成为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转化的基地。”

另外,三地间的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工作也有待推进。肖金成认为:“北京中心城区与周边河北省环京津地区之间需要实现客运通勤,同时也需要首都机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和石家庄机场的一体化,并需要天津港、唐山港、秦皇岛港和黄骅港四大港的一体化。”

除了基于户籍制度的社会福利分配体系,京津冀的教育、科技等资源分配差异也很明显。肖金成表示,“由于直辖市在集聚资源方面能够给创业者和投资者提供更好的平台,经济主体能够谋求更大的利润空间,各方人才资源都集聚到京津,使得本应在京津冀范围内均匀分布的经济格局变为向京津聚集的不对称发展状态,这种经济发展态势落差较大的局面短时间内很难扭转。”

京津冀一体化须加强顶层设计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教授指出,“两市一省”格局导致的行政主导型经济特征,是阻碍区域协同发展的主要障碍,“分灶吃饭”的财税政策激励各地区追求本区域发展而忽视相互间合作,产业对接存在的障碍和公共服务存在的落差使空间不平衡十分严重,应该加强顶层设计来解决这些问题。

如何加强顶层设计?河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张建国指出:“京津冀三地应该积极探索一系列的财税体制改革,探索跨区域GDP分计和税收分成机制、跨区域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生态补偿机制。”

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顶层设计,还要在产业布局上下功夫。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马云泽提出“一轴四带”空间布局,一轴指京津核心发展轴,四带分别是北部生态涵养带、滨海产业聚集带、京保石产业发展带和京唐秦产业发展带。也就是说,北京市应发展高端产业,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天津则可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化工产业、现代医药产业等,建设具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河北各市可以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打造特色产业和功能性城市。(本报记者 胡其峰 袁于飞)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