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6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中秋临近,又到了月饼销售旺季。去年中秋前夕,中央纪委下发严禁公款送节礼等禁令,导致去年月饼销售遭遇多年未有的超级“寒流”。今年的月饼销售情况如何?记者多地进行了探访。 在全国各大商场和超市,上千元的豪华月饼礼盒难觅踪影,月饼销售都走起了亲民路线。 销售人员:我们总体来讲,月饼的价格是没有在上涨的,只有在保持原基础上,有部分还在下调价格。 销售人员:像以前样,有时候还能大批成几盒子卖了,现在没有。 以往专走高端路线的星级酒店自制月饼今年也大量减产甚至是停止销售。 徐州某国际大酒店:我们今年不做月饼,不卖月饼了,今年一盒也不做了。以往团购的占大头,“月饼禁令”出来以后,这一块就没有了。老年人他们更愿意买街头便宜的月饼。而年轻人吃月饼的兴趣,我们发现是一年不如一年。 月饼生产厂家和代理商今年也都调整定位,瞄准中低端市场。 江西上饶某品牌月饼总经销:原来包装做的很大,现在包装做小,单价自然就低,各个方面做得务实。原来虚的比较多,现在务实的多,现在人家就感觉,我花这个钱买的是月饼,实实在在的物质。 月饼禁令出台一年来,让月饼褪去了华丽的外衣,回归了其本质的意义。那么现在天价月饼是否真的无处藏身?公款送礼真的已经销声匿迹了吗? 与实体店的低调、平淡不同,网络上的月饼销售,从低价到高价,应有尽有。而且月饼销售还不断翻新花样。 花样一:月饼礼券可回收现金。 如果你收到了月饼券又不想要月饼,那么通过网络可以分分钟兑换成现金。宁波一家提供月饼券回收的商家告诉记者,同城的可以采取“线上议价、当面交易”,外地的可以通过网络做一个“宝贝链接”,再进行付款。 商家:各大酒店不一样。网上也可以,当面也可以。价格一个酒店一个酒店不一样,大的酒店6折,不好的2折,3折。 花样二:礼券销售种类多。 某网店销售人员说,中秋前夕,月饼券很受欢迎,而大闸蟹的套装礼券销量更好。 网店销售人员:一般都是单位买,个人买的少,我可以把礼券寄给你们,然后所有的螃蟹我们都是通过快递发到每个人手里。 中秋“礼品册”也是网络热门商品,某食品网络专营店提供的15选一的“中秋礼品册”价值1498元,客服人员表示,除了生鲜和易碎品只能配送北京之外,其他的礼品都可以全国配送。 客服人员:咱们卡上有账号,还有一个验证码,现在要送客户不用大包小包,客户什么时候想提,可以自己提。 花样三:微信送礼大行其道。 今天,记者在微信公众号搜索“月饼”二字,可找到近30个店家。此外,微信还推出了“微信送心意”活动。在“送心意”页面,搭配有哈根达斯、香港元朗的月饼。客服人员介绍说,直接扫描“二维码”关注,通过微信付款后,就可以送“心意”。 客服人员:选择哪一个,给好友发送,选择送好友或发群福利,就可以购买和操作。 花样四:月饼镀金身价高。 在青岛某银行,一位理财经理向记者推销一款“金月饼”,并表示虽然金月饼的“增值税发票”类别需要如实填写,但客户可以找单位想办法用别的发票顶替。 面对种种变身的“四风”问题,到底该如何加强监管? 中纪委官网从8月10号起开通了公款送月饼等“四风”问题举报窗,针对网友反映较多的微信等网络销售节礼的新情况,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黄树贤近日在做客中央纪委网站时说,将把这些都纳入监管: 黄树贤:对利用现代物流快递送礼,以礼品册、提货券代替实物商品,利用电子商务提供微信红包、电子礼品预付卡等,要仔细甄别,善于发现,及时查处。 针对商家随意开具发票名目的情况,青岛正航律师事务所主任李秋航建议,税务部门加大查处力度。 李秋航:中秋节和春节,包括我们税务机关是不是加大了抽查的力度,形成威慑,在这个时间段开出虚假发票文不对题,你查处力度加大,某些人肯定收敛。 中国社科院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建议,应尽快修订电子购物卡的管理规章制度,采取购买者实名制和开具发票实物制。 高波:目前还是一种苗头,一种倾向。应该通过财经纪律的严格,加强网络监管,让一切藏污纳垢的行为无处藏身,无论是在网上还是线下,都不允许礼贿部分,以礼代贿现象的蔓延。 李秋航说,对“微信红包”、电子礼品卡等腐败的新形式,只有电商、金融单位、移动通讯供应商、纪检监察机关齐抓共管,才能及时发现腐败线索,堵住行贿受贿漏洞。 李秋航:电商运营需要发密码或信息,有关手段能够查到往来信息,完全可以介入调查,都积极把这股清风传扬下去,让(八项规定)得到长久有效切实落实。 |
相关阅读:
- [ 09-06]月饼市场“褪奢”暴利难再 “平民饼”成市场重点
- [ 09-06]月饼市场消费直击:销量大幅跳水 “天价”踪迹难觅
- [ 09-04]中央禁令颁布一年仍有人在顶风“公款送月饼”
- [ 09-06]豪华月饼穿电商马甲 偷偷摸摸“送货上门”
- [ 09-05]月饼传说五花八门:董卓敬献母亲七仙女的供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