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九成受访者不知身份证复印件须签用途、日期和名字

2014-09-04 20:03:36 何丰伦 孟昭丽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从办理银行信用卡到购买保险,从申请出国护照到买房、买车等……你不会记清你到底复印了多少次身份证。你更不会知道,一次次未加签注的身份证复印件,很容易留下隐患而被犯罪分子所盗用。

来自商业银行和公安机关的信息充分提醒:个人使用身份证复印过程中,加上“仅提供××银行申请办理信用卡--”或“其他使用无效--”之类的签注,绝非说说那么简单。

细节不注意,信誉遭玷污

今年以来,我国部分省区市发生多起利用信用卡套现、诈骗银行资金的案件。

广西银监局国有商业银行监管处处长欧维奇介绍,这些案件都与用户个人身份信息的泄露有关,犯罪分子一般会使用他人名义办理的信用卡进行套现,导致一些诈骗资金难以追回,被冒名开卡的受害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遭受财产、信用损失。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诈骗案件如盗刷个人信用卡等,必不可少的环节是盗用个人身份证复印件。一家股份制银行客户经理张巧良举例说,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一时疏忽,将68位员工申请信用卡的身份证复印件全部遗失。半年以后,这家银行居然收到一家财务公司发来的45位员工申请信用卡的复印件资料。

张巧良说:“我们是在审批过程中发现,同样的员工居然会重复申请信用卡,反复核对后,发现这是典型的先申请信用卡,然后套现或者骗贷案件。于是向警方报案。”根据法律规定,银行卡、身份证仅限持卡人本人使用,不得出租、转借,更不能作为商品出售。为何个人信息却频繁被泄露,甚至在一些地下交易市场,这些个人信用凭证却被当成商品进行买卖?

据了解,警方查获的个人信息泄露当事人,有的是电信公司的工作人员,也有的是快递公司、银行、医院、学校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南宁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一位姓刘的办案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发生的个人信息泄露案件,大多与个人身份证复印件的泄露有关。他说:“银行骗贷案、保险公司骗保案、房地产公司虚假购房合同签署……如果没有受害人完整的身份证信息,不太可能通过层层审核。”

九成受访者不知身份证复印件须“三签”

日前,记者通过南宁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大型国有企业以及微信群、qq群对1800人进行了随机调查,发现90%左右的受访者不知道身份证复印件需要签注相关信息,80%的人群在经过提醒后知道需要对个人身份证信息进行签注,但具体的签注方式仍然需要提醒。

桂林银行南宁分行营业部总经理王阳告诉记者,身份证复印件上签注的内容应该包括三个要素,一是身份证提供给哪个单位,二是提供用途是什么,三是注明其他用途无效。她说:“如申请基金扣款,就可以写清楚,仅提供给××银行用于基金账户扣款,其他用途无效。然后就是签名和日期。”平安保险公司客户经理曾敏说:“在申请贷款购车的过程中,可以写成仅供××车行申请××车型购车贷款事宜,其他用途无效。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些车行用客户身份证信息,用于另一种车型的贷款。”柳州市资深律师吉昆峰提醒人们注意:“三签”就是要签用途、签日期、签名字,而且要签在身份证复印件空白处,但不能遮盖住身份证信息。

2007年从北京一所大学毕业、原籍广西柳江县的柳女士就是身份证复印件被滥用的受害者。如今已经在北京定居的她想购买房子,却被告知自己的名下已经贷款数套房子,尽管贷款已经还清,但柳女士已经彻底丧失了享受优惠贷款的可能性。追根溯源,正是自己求学过程中,为一位好友无偿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办理购房贷款所造成的后果。

提高安全意识,加强法律规范

专家认为,与房产证、股东证等个人信用凭据相比,个人身份证具有使用范围大、接触面积大和辐射程度大等特点,其信息容易泄露。因此,无论是银行、公安部门还是个人,都要提高对个人身份信息的保护意识。

欧维奇说,目前我国收集公民个人信息的渠道纷繁复杂,大到个人征信系统、银行卡和保险办理,小到餐馆发廊的消费卡,都会要求个人提供相关信息包括身份证复印件。为了保障个人信息安全,一是要求上述机构严格履行信息收集的必要程序,并在醒目位置提醒客户身份证复印件签注的“标准模板”。

二是将个人信息安全泄露纳入相关法律规范。目前,我国法律仅对国家安全信息泄露有明确的法律条款,对个人信息泄露还缺少足够的法律保护。

三是在类似身份证、户口簿、个人征信证明等复印件交付过程中,应写清提供单位和用途,避免因为信息“心脏滴血”给自己带来巨大损失。

吉昆峰等人建议,要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规范,严格追究泄露个人信息的法律责任,特别是金融、保险、物流公司等从业人员,造成个人信息泄露必须承担责任,严重的可以考虑追究刑事责任。(记者何丰伦孟昭丽)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