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不积极思变、主动求变,就无法适应社会变革和科技发展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既是大势所趋,更是形势所迫,不改革就会被改革”。 2014年7月7日,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第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纲要》(简称《“率先行动”计划》)。近日,习近平、李克强、张高丽、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率先行动”计划》作出重要批示,给予充分肯定,进一步强调了实现“四个率先”目标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任务,并对中科院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抓好组织实施和工作落实提出要求。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日前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专访时表示,习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中国科学院的亲切关怀、高度信任和殷切期望,是对全院广大干部职工和科研人员的巨大鼓舞和有力鞭策。目前,《“率先行动”计划》已正式启动实施。我们将全力抓好落实工作,早日使构想变为现实。 中科院此次启动实施《“率先行动”计划》,是其继1998年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之后进行的又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后,中科院率先拉开了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的大幕。 “不改革就会被改革” “‘四个率先’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7月17日视察我院时,对我院未来发展提出的要求。即‘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专访时,白春礼强调:“‘率先’行动计划就是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三中全会关于深化科技改革要求而提出的一个新的行动计划。要想实现‘率先’目标,只有进行全面改革。改革是保障,不改革就难以实现。” 白春礼认为,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无论从全国来看,还是就中科院而言,改革都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我们现在要面对、要突破的多是深层次问题,是硬骨头。 他分析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确定了重点任务。当前,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正在积极推进,微观层面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和科技评估等改革也在不断深入,但在中观层面上,科研院所体制机制和科研活动的组织管理方式,总体上仍沿袭着长期以来的固有模式,成为影响和制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性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科研院所体制机制改革和科研活动组织模式创新,是当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 作为中科院建院以来第6位“掌门人”,白春礼亲身经历了中科院几次大的调整改革,他深知此次改革自己肩负的重任。“作为科技国家队,从总体上看,目前我院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在学科体系、创新潜力、创新队伍、组织架构、科研条件等方面,初步具备了实现‘四个率先’、引领我国科技实现跨越发展的基础和优势。但也要看到,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院的创新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实现‘四个率先’目标还面临诸多挑战。” 白春礼坦承,目前中科院的科研工作中,还不同程度存在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竞争、碎片化发展等现象,管理能力水平与国际一流科研机构还存在差距;现代科研院所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不够健全,科技评价和资源配置还不适应重大成果产出导向的要求;在更好地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即“三个面向”),组织重大任务的科研活动、产出重大创新成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方面,做得还不够;在原始创新方面,还不能够满足“引领”的要求。“这些差距和问题反映了我国、我院科技领域布局、创新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阶段性特征,凸显出现行科技体制机制和创新生态系统与科技快速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根本性矛盾,既具特殊性,又有普遍性,必须通过深化改革着力加以解决。” “如果我们不积极思变、主动求变,就无法适应社会变革和科技发展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既是大势所趋,更是形势所迫,不改革就会被改革。”白春礼强调说,“我们必须正视现实,增强改革的主动性和紧迫感,真正把深化改革作为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自觉行动。中科院的率先行动,旨在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以深化改革促进创新发展,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跨越,逐步实现‘四个率先’目标。” |
相关阅读:
- [ 08-28]中科院研发“刷脸卡”支付系统 6秒内完成支付(图)
- [ 08-23]中科院院士:转基因对人的安全性需要科学来证明
- [ 08-23]中科院部署“系外类地行星探测计划”
- [ 08-20]中科院健全院士退出制度 改进候选人推荐提名方式
- [ 08-20]中科院将推进研究所去行政化 健全院士退出退休制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