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改革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2014-08-19 06:42:20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
分享到:
|
“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对中国改革作出了一系列精辟论述,形成一个完整思想体系,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学习他关于改革的重要论述和光辉思想,不仅是对他的深切缅怀和最好纪念,而且对我们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邓小平改革思想在历史反思、实践探索中萌发和产生 邓小平改革思想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萌发和产生的呢?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回顾我国改革开放历程说,上世纪70年代末,我们党和国家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对“文化大革命”的深刻反思;二是对中国发展落后的深刻反思;三是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反思。邓小平改革思想就是在这三个深刻反思中萌发、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对“文化大革命”的深刻反思。“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严重的挫折和损失,这一切为什么会发生?1977年7月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并由此引发他对我国政治、经济体制和相关具体制度的反思。他从汲取经验教训的角度,从坏事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好事的角度,谈了“文化大革命”作为反面教材的作用。1986年9月,邓小平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迈克·华莱士采访时指出:“善于总结‘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提出一些改革措施,从政治上、经济上改变我们的面貌,这样坏事就变成了好事。”1988年9月,他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说:“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 对中国发展落后的深刻反思。邓小平重新回到领导岗位后,用了很大精力研究我国的国情,不断思考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和方法改变我国发展落后的问题。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对这个问题邓小平经常挂在嘴边,在多次讲话和谈话中时常说起。1978年10月,他在会见德国新闻代表团时说,我们“同发达国家相比较,经济上的差距不止是十年了,可能是二十年、三十年,有的方面甚至可能是五十年。”他认为:“承认落后就有希望,道理很简单,起码有个好的愿望,就是要干,想出好方针、政策和办法来干。”邓小平不仅在反思中国发展落后中寻求改革的办法,而且将此与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联系在一起。1987年10月,他在会见匈牙利客人时指出,“我们现在真正要做的就是通过改革加快发展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用我们的实践来证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反思。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邓小平改革思想就是在对这一形势的准确把握中产生的。这个时候,随着东西方关系逐渐缓和以及战争危险减弱,许多国家都在抢占战略制高点,加快本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邓小平及时洞察到这一变化,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重大论断。1983年3月,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大战打不起来,不要怕,不存在什么冒险的问题。”“我看至少十年打不起来。”邓小平这个论断为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决策奠定了重要基础。正如他所说的:“一九七八年我们制定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方针,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判断上的。” 邓小平改革思想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反思、实践探索中萌发和产生的,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的逐步深入而不断发展。回溯和探寻邓小平改革思想发展的脉络和轨迹,其思想的逻辑和历史的逻辑是一致的。邓小平改革思想与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同步而行,两者相互促进,大致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1975年全面整顿的酝酿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的逐步形成阶段;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的进一步发展阶段;从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南方谈话和十四大的完善和成熟阶段。党的十四大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科学提炼,十五大又作了高度概括,这个理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而邓小平改革思想也内含其中,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
相关阅读:
- [ 08-18]《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为题材剧指明方向
- [ 08-18]作为总设计师的邓小平
- [ 08-18]春天的故事 邓小平题材版画亮相北京
- [ 08-18]《邓小平》因“尽可能真实”备受关注 剧本4年完成
- [ 08-18]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反腐与改革是邓小平思想接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