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专家谈财税改革:很多钱收的不明不白 乱收费太多

2014-07-05 07:27:09 罗 兰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如今,老百姓越来越关心政府财政支出的钱花了多少,如何花的,是否合理公平。日前,中央推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在财政预算信息公开上更进一步,亮出“家底”。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逐步实施全面规范的预算公开制度,推进民主理财,建设阳光政府、法治政府。

财税改革先亮“家底”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税体制改革涉及社会各个领域,与政府、企业、居民联系紧密,因而成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据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税体制改革一直充当着改革的“先行军”。经过多年的调整和完善,统一了内外资企业税制,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建立完善了转移支付制度和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施了政府采购管理制度改革和成品油税费改革,建立了科学发展机制等。

财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经过努力,该制度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如今,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正围绕着“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三大任务展开。

楼继伟介绍,从逻辑看,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是基础、要先行;收入划分改革需在相关税种税制改革基本完成后进行;而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需要量化指标并形成有共识的方案。整体改革任务重、难度大、时间紧。

“今明两年是关键。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要取得决定性进展,税制改革在立法、推进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要基本达成共识,2016年基本完成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和任务,2020年各项改革基本到位,现代财政制度基本建立。”楼继伟说。

公开透明有利监督

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三大任务中,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是建成现代财政制度的基础。专家指出,要想使预算具有刚性约束力,就必须公开透明,有效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使财政预算实现阳光操作、阳光分配、阳光使用。

然而,现实中,财政预算并不够公开和透明。“我觉得现在政府的财政收入很多没有纳入统计范围。”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说,例如公路交通这一项,包括限超办、运管、运政、交警的罚没收入等。

周天勇进一步指出,现在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很多钱收的不明不白,很多收费没有纳入预算,甚至也没有纳入预算外管理范围;第二,乱收费太多,整个经济的负担太重,许多中小企业、制造业难以应付这种收费。总的来说,税负太高,乱收费太多。所以不能设财政收入一块、基金收入一块、社会保险费一块、国有资本金预算一块,把它们分开,这是不对的,应该将所有收入纳入统一的预算管理。

预算公开透明将能逐步解决上述问题。楼继伟说,预算公开本质上是政府行为的透明,是建设阳光政府、责任政府的需要,也是依法行政、防范财政风险的需要。我们常说,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怎么让群众能看懂、社会能监督?提高透明度是最有效的途径。

“预算公开是监督政府的有效方式,是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可以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剑文说。

公开范围还会扩大

中央一直在推进预算决算的公开,今后预算公开的改革将继续深入,公开范围还会扩大。楼继伟介绍,下一步围绕建立透明预算制度,要完善全口径预算,增强预算的完整性,并推进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之间的统筹;进一步细化政府预决算公开内容、扩大部门预决算公开范围和内容,除涉密信息外,中央和地方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均应公开本部门预决算。

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孙华妤对本报记者说,今后预算公开改革应把更多的财政收费转成税;把没受到监督的预算外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内;除“三公”支出外,还应公布更多的预算项目让公众知道。

“我国已于2012年全面取消预算外资金,但实际生活中仍有一部分公共资金未纳入预算管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下一步,我国需要彻底落实预算全面、完整性原则,“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建立全口径的预算体系。严格实行全面取消预算外资金,对按规定必须纳入预算管理的各种资金加强管理,杜绝“小金库”现象;扩大、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逐步提升国有资产收益上缴比例;强化优化基金预算管理。

记者 罗 兰

引题图片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