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越修越多,为什么城市交通越发拥堵?2040年前上海建设用地零增长,交通规划如何适应?昨天召开的“上海2040战略专题系列研讨会——城市交通与绿色出行”上,与会专家提出,轨道交通建设是一把“双刃剑”,随着郊区新城越建越多,城市公交却不能无差别地向整个区域蔓延,“路路通”只会造成城市空间“摊大饼”。分区发展,控制距离,空间优化结合在一起,才能让上海的交通网络更加顺畅。 轨交“追着”人口外移 “上海的第三产业所占比例逐步提升,促进中心城区就业增加,但人口却疏散到了外边,造成出行距离大幅度增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孔令斌表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不仅是上海,很多城市在做轨道交通规划时,追着人口往外移,把同质的交通服务蔓延到中心城区以外,以支撑潮汐交通。“在这样的解决思路下,特大城市的人口和就业分离过快,出行距离越来越长,出行成本也更高。” “从1995年到2004年之间,整个上海市的居民平均活动距离增加了40%到50%,这个阶段发生了什么事?就是中心城区产业重新布局,导致通勤距离从4.6公里上升到6.2公里,现在上海的平均出行距离约为6.5公里。”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陈小鸿表示,与此同时,上海人的平均通勤时间增加到68分钟。 “轨道交通也许是一把‘双刃剑’。”孔令斌进一步补充,如果采取无差别蔓延的城市交通服务,怎么能指望城市空间不“摊大饼”? 职住平衡分区发展 “对于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来说,如果不能分区发展,将是一场灾难。”与会专家纷纷提出“区域城市”概念,将城市交通问题交给城市功能规划。 北京大学城市与交通规划研究中心主任赵鹏军调查了1500户居民,得出结论:郊区的公共交通每提高一个单位,向中心区通勤的可能性增加3倍。由此带来的交通压力怎么办?如果一味增加交通负载量,可能走入误区。 “反之,控制收入、职业、出行模式条件下,居住与就业平衡每提高一个单位,则住在郊区居民向中心区通勤的可能性将降低9倍。”他提出,上海应该完善新城就业功能和公共配套设施,引导人口合理布局,尤其是就业方面。 孔令斌也同意这一观点,他表示,控制出行距离是绿色交通的必须选择,只有把城市活动如就业、生活限定在一定分区内,才能最终优化空间。“对于城市交通来说,如果没有空间优化,可能我们做得越多,错得越多。” 但是职住平衡是由企业、市场决定的,什么产业往新城布局,新城住哪些人,他们有哪些就业需求,不是这么容易可以解决的。陈小鸿建议,先从轨道交通沿线和大容量公交线附近区域开始努力。 存量规划要做“减法” 到2040年以前,上海的建设用地将“零增长”,甚至负增长。从过去的增量规划转化到存量规划,“做减法”被与会专家频频提及。 陈小鸿指出,和纽约、东京等城市相比,上海的机动车保有量仅为其1/4,但中心城区的小汽车保有量和它们差不多,已经接近天花板。因此上海对交通的要求,应该从单纯提高便捷性、快速性,转向减量减排,降低城市发展的交通代价。 “首先我们应该做到集聚式的开发,所有增长都必须聚集在高品质公交服务走廊带内,以综合枢纽带动地区综合开发。其次通过公共服务的分散化,让通勤以外的出行更本地化,降低交通活动,为减量提供可能。”她提出,改善交通系统的关键不是增加容量,而是改善质量,限建和不建可以宜行,也能宜居宜业,例如给市民提供慢行空间。“增加人的空间,增加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空间,应该成为新一轮规划中的核心之一。” 本报记者 张钰芸 |
相关阅读:
- [ 06-29]专家解释北京等地近期“蓝天”较多的原因
- [ 06-28]专家:灾后民房重建并非钢筋越粗越好 过量造成浪费
- [ 06-28]习近平重要论述摘编出版 专家介绍三大特点
- [ 06-28]专家解读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保健食品原料使用得到规范
- [ 06-28]专家揭秘高考制度:我们从幼儿园就开始准备高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