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七嘴八舌:“以房养老”来了 养老之忧解多少?

2014-06-24 17:17:18  来源:新华财经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6月23日,《中国保监会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出台,“以房养老”商业保险正式出炉,北上广汉4城市将先行试点2年。

作为一种补充性的养老选择,“以房养老”在欧美等国家发展比较成熟,但“舶来”我国,面临着文化、产权制度、技术、风控、法律、信用体系等诸多方面的挑战。概念自提出以来争议不断,上海等个别城市早在2007年也曾探索过,效果却不理想。

此次正式试点,能否满足市场期待?对缓解日趋明显的养老隐忧作用究竟有多大?对于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百姓又有何看法和期待?新华财经的资深编辑、记者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海边钓鱼儿:

其实是一种不错的养老方式,但在中国推行面临诸多难题。其一,中国如氢气球式的房价,几年来一路攀升,谁也不能保证它是否会冲破大气层而爆炸,保险公司是否敢承担这个风险?其二,中国房产只有居住权而没有产权,70年后产权归谁难定;其三,在中国人传统观念中,房产地产是要遗传给后代的,“百年”之后子女是否能够忍受眼睁睁看着老人房子被机构收走?

孔方兄兄:

“以房养老”在中国是个伪命题!多少中国人是啃老买的房,除了房价太贵、年轻人没有偿付能力外,“养儿防老”——父母老一辈人将自己的晚年托付在下一代身上的传统与信任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因此,且不说法律、市场健全与否,人们在心理上就很难适应这个“舶来品”,“因房啃老”才是现状写真!

缪斯:

养老是个沉重的话题,我们八零后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很多人到大城市打工,留下父母在家乡。然而随着父母年纪越来越大,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如何为父母养老就成了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中国人口众多,靠国家养老实在不现实,保险虽能提供资金,可谁来照顾老人日常起居?谁来为老人看病?全是我们做子女的必答题。

艺之:

面对供不应求的养老格局,培育多元、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是必然出路。从理论上讲、从发达国家经验看,“以房养老”可以有效补充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拓宽养老资金来源,此次破局试点“摸石头”,不可否认是积极的改革尝试。不过,“以房养老”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关键还在于,提供其所需的环境——观念文化更新、政策完整稳定、细则明确合理、信用制度健全、配套设施完善、执行到位等等。对于我国各类改革,成熟先进的方法总是现成的,最缺的或许是土壤。此外,“以房养老”毕竟只是产品上的补充,不必过多倾斜关注,解决养老问题需要依托完整的系统的方案,从基础养老到商业养老,都有很多工作要做。

面朝大海:

房子,how are you?(怎么是你?)房子,how old are you?(怎么老是你?)这年代,人们的话题总是离不开房子。80后还在想着怎么还房贷呢,政策的触角又伸到老人了。让我们来算一笔经济账吧,是把房子交给保险公司划算?还是把房子租出去划算?相信很多人会果断选择后者。况且,对于国人来说,心理上的门槛应该更难迈过。在一个健全的社会里,对老人的赡养,应是国家必须要承担的一份社会责任,“以房养老”在中国不知为何总觉得味道不对,感觉是国家变相剥离了本应该承担的这份责任。

哆来咪:

不堪负重的“房”要贯穿每个人的一生了?年轻的时候还房贷,到老了,房子可以反哺人们让老人安享晚年吗?这中间有太多的未知。虽然在发达国家已经尝试很多年,但每个国家国情不同。中国特色的“以房养老”试点,可以算是养老保险改革的一大步。房价的不稳定性等诸多因素,让人们对这个试点有诸多犹疑。无论如何政策落地了,是好是坏,也需要机制进一步调整。

小舟大航:

“以房养老”看起来挺美,但可能只是非常小众的选择,甚至可能只有少部分孤寡老人才会这样选择。如今楼市虽然一直“被泡沫”,但谁都怕会被银行“占了便宜”。所以说,不要幻想“以房养老”普及化,它可能只是为那些孤寡老人提供了一项新的选择而已。

声明:以上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媒体立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