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政府绩效新版考评强化公共服务弱化GDP指标
2014-05-28 06:52:12 来源:京华时报 责任编辑:陈玮 陈瑜辉 |
分享到:
|
记者了解到,就在前不久,北京有关部门拿出了北京政府绩效管理改革的初稿,向专家学者征求意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要求:“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中央层面的绩效管理观表露无遗。 北京是较早探索政府绩效管理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国家政府绩效管理的试点城市,从2009年开始实行的以“履职效率、管理效能、服务效果和创新创优”为核心内容的“三效一创”的政府绩效管理模式,在规范政府行为、促进政府职能转型、提升政府履职效率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对北京的发展从战略层面提出了顶层思考,明确了北京的功能定位。特别提出了北京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在区域协同一体化的基础上。而北京作为特大城市存在城市病问题也被重点提到。 落实总书记讲话,北京面临着一场转型。作为“指挥棒”的政府绩效管理的改变势在必行。 近日,北京政府绩效管理改革的初稿已形成,相关部门向专家学者征求了意见。“结果估计很快就会出来。”一位参与此事的专家指出。 改革处于进行时,多位专家就下一步的绩效管理改革提出建议。 京华时报记者张然京华时报漫画覃超 建议1标准改变 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以GDP为主要内容的政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对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然而,一些地方政府以GDP为指挥棒,片面追求GDP,热衷于打造政绩和形象工程,追捧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致使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公共服务缺失,社会矛盾不断累积。 强化公共服务弱化GDP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经济与社会建设研究室主任钟君指出,政府绩效管理改革应该适应当前转方式、调结构,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的客观要求,改革地方政府政绩考核评价办法,以公共服务满意度等指标体系强化对地方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的评价考核,淡化GDP在政府政绩考核中的比重。 钟君指出,首先要解决用什么标准来考核政绩的问题。他建议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制定科学的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力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构建包括基本公共服务指标体系在内的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改革政绩考核评价办法,以基本公共服务力(ABPS)、公共服务满意度、GDP对公共服务满意的杠杆指数等指标体系为依据,强化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评价,弱化GDP评价。 降低PM2.5为绩效指标 备受雾霾困扰的“口罩一族”关心在北京新的绩效管理改革中,环保类指标的设置。北京市社科院管理所副研究员吴向阳指出,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转变过去只强调GDP的发展理念,提倡科学发展观。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生态文明建设被提高到前所未有战略高度。对于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已经超过发展问题成为社会的第一需求,政府必须顺应民意,调整绩效管理的导向,价值目标和取向。把环境、资源、能源、污染等考评指标的比重加大。建议北京这次把降低PM2.5作为重要的绩效指标。 建议2主体改变 现状:据了解,以往北京绩效考评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类。内部是政府官员领导从上到下的评价,占的权重很大。还有内部机构之间的评价,作为服务者和被服务者之间的评价。外部评价,包括很多种,比如在京中央机关作为被服务对象评价北京,同时还包括专家评价和公众评价。公众评价一般采用招标方式找第三方发放问卷进行。外部评价在整个考评体系中约占20%,比重较小。 加大公众评价的权重 标准既改变,接下来要解决谁来考核政府政绩的问题。 据悉,在北京市政府绩效改革征求意见有关会议上,多位专家提出要在现有的考评机制基础上加大公众评价的权重。 “要想建立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人民必须要参与其中,公众对于政府满意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社科院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张耘建议在对政府部门进行公众评价时,要按照自身职能和分工确立差别化的评价标准。比如一些窗口单位和综合办公单位要进行区分考评,并逐渐提高公众评价的权重,以此促进服务型政府的建立。 国家行政学院考试测评中心副主任、教授刘旭涛分析,政府部门不能自说自话,自己认为是给老百姓办“好事”,服务于老百姓就要在决策中多吸纳老百姓的意见和建议。当然可能会遇到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诉求冲突,但恰是需要协商之处,唯此才能够将矛盾降到最低。 钟君指出,本轮改革要高度重视对基本公共服务进行第三方评估,并通过对评估过程进行检查督导、对评估结果进行实际运用等方式将其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建议3事项改变 现状:各部门的重点工作、折子工程、百姓实事属于财政投入的重点。但这些政府下大力气去做的工作到底群众反馈如何?一份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报告——《公共服务蓝皮书》连续3年对全国30余个城市的调查显示:公共服务财政投入与老百姓的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得分呈负相关。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本轮全国绩效管理改革的大背景下,“好事”办不“好”的破解或可期待。 全方位考量执政效率等 钟君指出,这一调查结果并不意味着提高满意度不需要财政投入,而与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相关,说明有些城市在公共服务方面财政投入的质量和效率不高,花了钱也没有让老百姓满意。 把“好事”办“好”方面,北京已经在全国率先开始探索。记者获悉,2014年列为北京市社科院重大课题的“政府重大事项绩效管理研究”正在展开。课题组主要负责人、北京社科院管理所副研究员李江涛指出,类似重大轨道交通、出租车涨价等政府财政投入多,工作影响人群面广,涉及部门、涉及利益众多的项目,区别于政府日常的工作,都应该属于政府重大事项。未来的方向是,将其区别于普通绩效考核,单独进行绩效管理。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考评体系,比如从群众满意度、政府执行能力、执政效率等方面全方位考量。 建议4应用改变 舆论监督形成无形压力 政府绩效管理并不是单纯的结果比拼,而是动态的管理过程。 针对以往评价结果的应用问题,吴向阳指出,当前各地对于绩效管理的认识存在一些 误区,很多领导都认为绩效就是排名。很多地方热衷排名排队,把排名作为工作努力的程度表征。这样容易造成考评结果应用的简单化,引起被考评人的抵触情绪。要么干脆不作为未来管理的依据,使绩效管理流于形式,要么与奖金分配、职务升迁、权力变更简单直接挂钩,甚至搞末位淘汰,造成现实中一些地方的干部死盯着得分、排名,不惜造假。实际上,绩效管理的目的不是奖惩,而是要通过全过程管理,通过评估和反馈提出整改意见提高政府效率,以实现绩效的持续改进。 他指出,绩效结果公开是最好的应用。建议在本轮改革中,尝试公开考评结果,通过舆论监督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督促政府提高服务水平。 |
相关阅读:
- [ 05-28]报告称政府最多能容忍房价下滑10%
- [ 05-27]西班牙媒体关注《花儿与少年》:强过政府广告效果
- [ 05-27]解放前复旦接国民政府迁台命令 校长抵住压力未迁
- [ 05-27]洪森否认柬埔寨将帮助他信在柬成立流亡政府
- [ 05-27]日朝在瑞典展开新一轮政府级磋商 涉及多个议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