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北京政府绩效新版考评强化公共服务弱化GDP指标

2014-05-28 06:52:12 张然 来源:京华时报  责任编辑:陈玮 陈瑜辉  
分享到:

降低PM2.5为绩效指标

备受雾霾困扰的“口罩一族”关心在北京新的绩效管理改革中,环保类指标的设置。北京市社科院管理所副研究员吴向阳指出,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转变过去只强调GDP的发展理念,提倡科学发展观。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生态文明建设被提高到前所未有战略高度。对于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已经超过发展问题成为社会的第一需求,政府必须顺应民意,调整绩效管理的导向,价值目标和取向。把环境、资源、能源、污染等考评指标的比重加大。建议北京这次把降低PM2.5作为重要的绩效指标。

建议2主体改变

现状:据了解,以往北京绩效考评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类。内部是政府官员领导从上到下的评价,占的权重很大。还有内部机构之间的评价,作为服务者和被服务者之间的评价。外部评价,包括很多种,比如在京中央机关作为被服务对象评价北京,同时还包括专家评价和公众评价。公众评价一般采用招标方式找第三方发放问卷进行。外部评价在整个考评体系中约占20%,比重较小。

加大公众评价的权重

标准既改变,接下来要解决谁来考核政府政绩的问题。

据悉,在北京市政府绩效改革征求意见有关会议上,多位专家提出要在现有的考评机制基础上加大公众评价的权重。

“要想建立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人民必须要参与其中,公众对于政府满意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社科院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张耘建议在对政府部门进行公众评价时,要按照自身职能和分工确立差别化的评价标准。比如一些窗口单位和综合办公单位要进行区分考评,并逐渐提高公众评价的权重,以此促进服务型政府的建立。

国家行政学院考试测评中心副主任、教授刘旭涛分析,政府部门不能自说自话,自己认为是给老百姓办“好事”,服务于老百姓就要在决策中多吸纳老百姓的意见和建议。当然可能会遇到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诉求冲突,但恰是需要协商之处,唯此才能够将矛盾降到最低。

钟君指出,本轮改革要高度重视对基本公共服务进行第三方评估,并通过对评估过程进行检查督导、对评估结果进行实际运用等方式将其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建议3事项改变

现状:各部门的重点工作、折子工程、百姓实事属于财政投入的重点。但这些政府下大力气去做的工作到底群众反馈如何?一份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报告——《公共服务蓝皮书》连续3年对全国30余个城市的调查显示:公共服务财政投入与老百姓的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得分呈负相关。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本轮全国绩效管理改革的大背景下,“好事”办不“好”的破解或可期待。

全方位考量执政效率等

钟君指出,这一调查结果并不意味着提高满意度不需要财政投入,而与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相关,说明有些城市在公共服务方面财政投入的质量和效率不高,花了钱也没有让老百姓满意。

把“好事”办“好”方面,北京已经在全国率先开始探索。记者获悉,2014年列为北京市社科院重大课题的“政府重大事项绩效管理研究”正在展开。课题组主要负责人、北京社科院管理所副研究员李江涛指出,类似重大轨道交通、出租车涨价等政府财政投入多,工作影响人群面广,涉及部门、涉及利益众多的项目,区别于政府日常的工作,都应该属于政府重大事项。未来的方向是,将其区别于普通绩效考核,单独进行绩效管理。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考评体系,比如从群众满意度、政府执行能力、执政效率等方面全方位考量。

建议4应用改变

舆论监督形成无形压力

政府绩效管理并不是单纯的结果比拼,而是动态的管理过程。

针对以往评价结果的应用问题,吴向阳指出,当前各地对于绩效管理的认识存在一些

误区,很多领导都认为绩效就是排名。很多地方热衷排名排队,把排名作为工作努力的程度表征。这样容易造成考评结果应用的简单化,引起被考评人的抵触情绪。要么干脆不作为未来管理的依据,使绩效管理流于形式,要么与奖金分配、职务升迁、权力变更简单直接挂钩,甚至搞末位淘汰,造成现实中一些地方的干部死盯着得分、排名,不惜造假。实际上,绩效管理的目的不是奖惩,而是要通过全过程管理,通过评估和反馈提出整改意见提高政府效率,以实现绩效的持续改进。

他指出,绩效结果公开是最好的应用。建议在本轮改革中,尝试公开考评结果,通过舆论监督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督促政府提高服务水平。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