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1》2014年5月23日完成台本 ——被利用的“爱心捐献”! (北京电视台资料 监控录像) 你看这个男士也给了,其实他是挺警觉的,每次收完钱往裤兜一装,就来回在看。 前不久,在首都机场的候机大厅内,经常会看到一些聋哑人,以帮助残疾人献爱心的名义,向旅客乞讨要钱。 他们手持一个爱心捐助的印刷品,上面有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盖的章,这样更具有欺骗性,就更让旅客觉得这是一项公益事业,一般是针对年轻女性,中年女性,比较富有同情心。 捐完钱以后还签个名? 对。他签字还观察,你看。 看到可以帮助残疾人,很多人慷慨解囊,可是民警经过调查后发现,这些聋哑人并不是各自为战,在他们背后有一股隐藏的势力在暗中操控。 主持人: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正在直播的《新闻1+1》。 刚才前面的这个视频里头所展现这样的场景,您是否也遇到过呢?比如说在火车站、在快餐店,甚至刚才我的一位同事说昨天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他还掏出了十块钱去买了这样的一个,他用了“买”这个词,做了一次爱心的捐赠。其实我们回头一看,这样的一种行为非常容易让人被感染,你看,通过这个点,过来募捐者是聋哑人,本身就让人觉得特别信服,接着下来有残联的公章、签名,你还能把名字签上,你感觉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捐献,人家还记着你,有一种感恩的状态在里头。最后还回馈你一个手链,先不管价值几何,不是单纯管你要钱,也有爱的回报,而且有一种感谢之情在这里。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智商和情商都很高的募捐行为,但是如果告诉你,这里背后是有一种近乎帮派组织,而且是利用人们的同情心去完成的一种敛财的过程的话,您又该做何感想呢?昨天的北京法院有这样一起诉讼。 公诉人: 被告人王某、于某,于2012年至2013年9月间笼络冯某等人,以殴打、体罚、威胁等方式,组织多名残疾人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航站楼内等地乞讨,从中谋取非法利益。 解说: 与以往诱骗残疾人乞讨的头目形象不同,被告席上的两位乞讨团伙组织者自己也是聋哑人,法院还专门请来了北京市第二聋哑学校的手语老师进行现场翻译。 手语翻译: 他说不是组织残疾人乞讨,是我帮助残疾人做事。 解说: 王某今年33岁,读过六年的聋哑学校,小学文化,他有一个绰号“黑马”,是这个乞讨团伙的老大。而旁边的于某,看上去白净瘦弱,她却负责帮助王某管理手下乞讨的聋哑人。在这个神秘组织中,普通成员绝大部分乞讨所得被迫上交,每人每天至少三四百元,每晚七八点的时候,于某找他们收钱。 公诉人: 底层乞讨人员每天仅仅能够得到二三十元的费用用于日常生活,该部分费用在解决温饱问题后所剩无几。 解说: 这个无声的组织背后却存在着残忍的暴力,公诉人认为,有足够证据证实他们对行乞的残疾人进行殴打和胁迫,但王某和于某都极力否认。 公诉人: 你对其他的残疾人有实施过殴打等行为吗? 手语翻译: 没有,我真的没有,我没打人。说我打我心里非常难受,我没打人。 解说: 接触过这些聋哑人的手语翻译说,因为身份证被没收,并且经常受到威胁,导致这些残疾人难以逃脱。 公诉人: 你收他们的身份证了吗? 手语翻译: 对,他收了残疾证了。 解说: 王某交代,他和于某是2012年5月在石家庄认识的,王某花了四千多块钱,在网上买了一批红绳手链,印了两百多份宣传单,拿着这些东西王某和于某来到首都机场向旅客乞讨。王某说看到他们是聋哑人,又拿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募捐的宣传单,几乎每个过路的旅客都会献出一片爱心,几天下来,两个人就讨到一千多块钱,吃到甜头以后,王某便从全国各地招募聋哑人来京行乞。 首都机场分局 民警A: 如果说有旅客出于好心,给他们捐款,就会把他们名字写到这里,他们会拿出自制的手绳,当你捐款之后送给旅客。之所以他们把这个作为这种回报送给捐款的旅客,一是为了获取同情,二也是起到麻痹的作用。 解说: 被告人于某,从小父母就离异,法院开庭时她的父母专赶到北京,在他们看来女儿走上乞讨的道路,却有残疾人迫不得已的苦衷。 记者: 她当时好找工作吗? 于某父亲: 不好找工作。 于某母亲: 我女儿一分钱收入都没有。 于某父亲: 低保也没办过,咱也不知道。 解说: 由于手语交流困难,很多问题需要用手语一再核实,并转达给法庭。评审进行了四个多小时,在最后的称述中被告人表达了自己的悔意,“我错了,以后我改,最后请审判长从轻(处罚),今后我要重新做人”。 |
相关阅读:
- [ 05-23]郑州“无臂摄影师”记录残疾人生活 盼其坦然面对人生
- [ 05-23]两聋哑人涉暴力胁迫残疾人乞讨 嫌犯供妹妹上大学
- [ 05-23]聋哑人胁迫残疾人乞讨 头目月入10万飞机坐头等舱
- [ 05-22]尤溪县帮助213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改善住房条件
- [ 05-22]“残疾人职业常态化”更需从小“融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