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体育赛事审批改革受关注 姚明建议取消以激活市场

2014-05-14 14:25  公兵、王浩明、卢羽晨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徐家傲 陈瑜辉  
分享到:

收费有没有?

管理办法并未提及审批的收费问题,广东体育局则明文规定审批免费。然而,有知情人士表示,在向地方体育局递交办赛申请要过地方项目管理中心(即地方协会)这一关。某地方项目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说,审批不会收费,但一些赛事的举办需要地方协会提供一些服务,“过程中产生一些费用其实都是要‘实报实销’的”。

体育总局某项目中心工作人员透露,该中心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审批收费现象,比如办一场比赛根据具体运动项目的不同,收5万元、10万元或是20万元的情况都存在过。

但是,自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来,国家体育总局也进行了相关改革,其下辖的项目中心基本已不存在“审批费”单独立项,即便收费,也是以竞赛组织费、管理费、服务费、项目发展基金、商业权利买断费等名义来收。

总局汽摩中心主任韦迪表示,汽摩中心收取技术费,“因为我们派技术团队前往赛地进行勘路等技术工作,但这种费用与审批费是两码事”。

按照某项目中心人士的说法,现在办赛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审批问题,还有竞赛组织、派遣裁判、器材运输、安保,甚至邀请媒体等很多工作,承办方很难自己搞定,这时就需要总局项目中心协调,因此双方逐渐演变成合同中甲方乙方的关系,明确双方的责权利,规定涉及的费用,“双方你情我愿”。据他了解,有些中心确实存在收“买路钱”的情况,不交可能就不批。

收费有标准吗?据内部人士透露,项目不同,中心不同,比赛成本不同,因此没有统一的标准,“一个比赛500人或800人,放在济南或上海,怎么可能有统一标准?正是标准不统一,有时候关系好的少收点,关系差的多收点”。

收来的费去哪儿了?有无“内部消化”?“收支两条线,因此实际上中心的创收积极性并不高,收了之后只能放在中心账户里,不能擅用。如有计划外的用钱之处,如购买器材等,须向总局申请,获批后才能动用创收的钱。”该人士说,“一般情况下会获批,创收多的中心获批的几率更大。”

但并非所有总局项目中心都收费,比如足管中心(中国足协)。戚军说,外界可能以为中国足协会收审批费,但实际上我们一分钱不收。中国足协将出台一个赛事管理办法,其中会具体作出这方面的规定,“社会上很多单位愿意办足球比赛,中国足协持欢迎态度,这有助于丰富我们的体育文化表演市场”。

今后怎么办?

今年4月,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对各部门现有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进行清理,今后不再保留“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一审批类别。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提出,严禁将审批事项转为有偿中介服务。

体育竞赛审批属于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今后的命运将会如何?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认为,非行政许可审批原本就是一个“怪胎”,因为尽管不叫许可,但本质上是政府部门干预控制的行政许可审批,而且还不受行政许可法约束,确有规范和清理的必要。赛事审批今后要么纳入行政许可法的范围,否则应该取消或出台明确包括具体手续、程序、期限等内容的规章规定。这种规章规定应该公开、公平、公正,符合依法行政对于便民性的要求,同时如果部门不作为,则应该保障申请方复议诉讼的权利。

作为体育管理部门的一名负责人,韦迪认为,赛事审批肯定需要规范,但一点不审批同样不行,否则安全如何保障,出了事找不到主办方怎么办?他认为,逐步放开审批是一种趋势,今后国家级协会就关注全国性赛事,地方性赛事可以交给地方审批,但涉外赛事仍需谨慎对待。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给出了权威声音:“我们已经充分注意到了姚明的建议,他有NBA的经历,从国际视野来看中国体育审批制度,他的建议对整个体育的竞赛改革有一定的意义。体育总局也在积极研究。”

肖天说,“我们不能一刀切,要跟中国国情结合起来,因为有些方面放开之后会对全局产生影响。另外,大型国际比赛在中国办,不仅是体育总局,外交部也要审批,还涉及安保、海关(重大器材进出口)等方面。如果没有一个行政部门统筹,完全放到民间的话,社会其他方面的保障能不能跟得上?我们已经有了初步想法,准备放开一些赛事审批,但要分步骤、分阶段地来实施。”(记者公兵、王浩明、卢羽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