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外媒:李克强非洲行掀起“中国旋风”

2014-05-14 07:46: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高铁推销员”连获“大单”

被媒体誉为“中国高铁推销员”的李克强,此次出访非洲的亮点之一仍然是“高铁外交”。香港《文汇报》称,正在非洲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继续不遗余力地推行“高铁外交”,身体力行地当起中国高铁推销员,取得丰硕成果。据中铁建透露,其所属中土集团与尼日利亚交通部签订尼沿海铁路项目框架合同,总金额807.79亿元人民币,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将刷新中国企业海外工程纪录”。

香港中通社评论认为,从高铁到飞机,再到基础设施建设,力促中非产业合作、为中国企业打开非洲市场成为李克强此行的重要核心议题。在中国面临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非洲对于中国经济的承接作用正在持续凸显。李克强访非势必给中资企业进入非洲带来更多商机,双方合作必将全面升级。

台湾《旺报》认为,李克强总理近日访非期间积极推销中国高铁,继先前在泰国及东欧各国后,再次在非洲掀起“高铁外交”旋风。一项由大陆主导的高铁全球化战略,正蓄势待发。

《香港商报》评论称,在李克强总理的推动下,“高铁外交”已成“中国名片”,一改过去中国用“低下生产力”的衬衫、袜子换取高附加值的飞机、电脑的旧印象。中国可以借海外高铁项目,带动国内高铁产业链蓬勃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将在全球范围的高铁网络中,与各个互联互通的节点共享经济成果;中国作为“标准”的制定者,也将会是最大的赢家。

“中非合作升级版”赢得广泛共鸣

从在非盟的演讲中提出“三个一极”、“461框架”,到出席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全会并发表特别致辞时阐释中国将帮助非洲合作建设基础设施“三大网络”\强调中非合作的“三不原则”,李克强总理所构筑的“中非合作升级版”新理念,得到了非方和媒体的广泛共鸣。

尼日利亚《卫报》称,李总理在非盟会议中心演讲中,将非洲视为世界政治、经济、文明重要一极,非洲将从此“不再被人遗忘”。《人民报》称,李总理强调中国对非合作秉持“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干涉非洲国家内政、不提强人所难的要求”原则,这与周恩来总理“对非援助八项原则”一脉相承。中非新型伙伴关系,将在李总理所提新框架下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香港经济日报》称,李克强就任后第一次非洲之旅,尤其是今次特地访问非洲联盟总部,以及出席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目的就是要反驳西方,特别是美国舆论所渲染的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论调。香港《南华早报》认为,总理访非的表态显示,中国未来将更重视提升非洲人民的总体生活水平。法国《回声报》、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注意到,李克强承诺,让“美丽中国”和“绿色非洲”一路同行。“李克强总理的首次非洲之行,再次遵循了中国在新兴工业国和发展中国家中行之有效的战略。”

《香港商报》称,李克强此次出访非洲夯实了中非合作升级的基础,昭示了未来中非深度合作的美妙前景,极大地增进了中国与非洲的互信和友谊。法新社、俄新社、《埃塞俄比亚先驱报》也发表评论认为,非洲是中国最优先的外交方向之一,中国总理访非凸显了非洲对中国的重要性。李克强此次非洲行将为中国与非洲的合作注入新动力。

外交风采“拉近世界与中国的距离”

对于中国总理此番出访的整体表现,香港中通社发布评论称,从看望“光明行”受益者、亲手为眼疾患者拆纱布,到与工人一起拧螺丝,中国总理李克强访非期间的公共外交活动异彩纷呈,有效的传递了中国的对外政策,拉近了非洲乃至世界与中国的距离。

英国路透社援引一位熟悉中国外交政策的知情人士的话称,北京大学毕业的李克强精通英语,“能更好地理解西方人的想法。”有香港媒体注意到,李克强夫妇当地时间4日下午抵达非洲之行首站亚的斯亚贝巴后,与到机场欢迎的埃塞俄比亚总理海尔马里亚姆夫妇“直接用英语对话,没有用翻译”,而身为大学英语教授的程虹也直接用英语与海尔马里亚姆夫妇交流。

此次陪同李克强出访的总理夫人程虹,外交“首秀”也引发了舆论的一片“赞”声。美国《华尔街日报》称,程虹凭借清新自然赢得好感,她与李克强看起来“像一对中国学者”。路透社发表评论认为,程虹女士走向世界舞台意味着中国在提升软实力上的新努力。新加坡《联合早报》援引观察人士的话说,李克强偕同夫人出访,为国际政治的刚性角力场增加了一抹“玫瑰色”,也为总理外交赢得“加分”。(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