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自信”:中国外交积极进取
2014-03-09 07:35 姬少亭 王文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
分享到:
|
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姬少亭 王文)中国外交部长王毅8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记者招待会上,一个半小时里20次提到“和平”,对16个问题的回答涉及中国对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外交政策,他强调办好新时期的中国外交,要有“底气”、“骨气”和“大气”,展现出“文明的自信”。 “今天王毅的回答非常圆满,涉及中国外交的方方面面。”在现场提问中俄关系的俄通-塔斯社记者基里洛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对外长的回答“非常满意”。 他用“合适”来形容这场答问之于当前中国外交,认为外人一方面坚定地强调了中国的利益,另一方面亲和地反复表达“和平共赢”信念。 此间观察人士称王毅的答问展示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新理念和新方向。 据王毅介绍,去年,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密集出访了22个国家,接待了65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访华,同300多位外国政要进行会见交流,与多国达成了约800项合作协议。 他说,2014中国外交两大方向是:服务国内全面深化改革,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骨气” 现场记者提问多次涉及敏感问题,其中中日关系成为本场最受瞩目的问题之一。 日本《朝日新闻》记者提问“如何才能走出中日关系目前的僵局”。 王毅表示:“在历史和领土这两个原则问题上,没有妥协的余地。” 他将中日关系放入历史背景中,提到1972年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时,双方曾就妥善处理历史、台湾以及钓鱼岛等问题达成了重要的谅解和共识,构成了中日复交的前提,也打下了两国重归友好的基础。 他表示,近来日本领导人的一系列言行背叛了中日复交的精神,破坏了中日关系的根基,“中国人民当然不会、也不可能答应”。 芬兰《环球时代》记者尤安德对整场发布会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王毅对中日、英德关系比较的回答。 《朝日新闻》记者提到一个尖锐看法:“有人把当前的中日关系比作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和英国的关系,您对此怎么看?” 王毅回答:“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作榜样。” 尤安德对这一回答的评价是“意外”、“非常棒”。 “骨气来自于民族的自豪,”王毅说,“近代以来的百年屈辱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对国家的主权和民族尊严抱有强烈的情感,我们对世界事务有自己的判断。” 他说,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利益,捍卫国际公理,这是“中国外交人员的风骨”,也是中国外交得道多助的一个基础。 “底气”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个关键词是:“积极”。 在回答2014年外交计划的提问时,王毅说,这一年,中国外交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服务于国内全面深化改革,更加积极主动地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他的回答贯穿着实质性的内容:“大力开展积极外交”,“全力推进海外民生工程”,“在国际交往中主持公道,伸张正义,践行平等”,“积极地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 他还提出“中国方案”一词,期待在解决各种全球性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发挥更大中国作用。 中俄关系、中美关系、乌克兰局势、中欧关系、阿富汗问题、中日关系、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关系、朝鲜半岛问题、中非关系……都在记者会上出现,从大国关系到周边外交,从与发展中国家关系到多边外交,展现出一幅全面深化改革时期中国的“外交全景图”。 “可以看到中国外交全面、积极的态度。”基里洛夫说,作为俄通-塔斯社记者,他不仅关心中俄关系,也同时关心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这都将对世界产生影响。发布会甫一结束,他和他的同事安东·马利宁已经写完两条报道。 今年中国外交还有一个热词是“主场外交”。中国将分别在上海和北京举办两场大型国际会议:亚信峰会和APEC会议。这两大会议一个聚焦安全,一个聚焦经济,都是今年中国外交的“重头戏”。 王毅说,中国作为东道主,将发挥“主场优势”,“提出中国主张,汇聚亚洲智慧”,同大家一道来为这两大机制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王毅强调中国外交的“底气”,“底气来自于祖国的强盛”。他说,今天的中国正在加快实现“两个百年”的重要目标。“祖国和人民是我们的坚实后盾,和平发展是我们的坚定方针。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为民族复兴营造更为良好的外部环境。” “大气” 王毅在人代会的首次记者会亮相就需要应对突发事件:一架马来西亚的民航班机在飞往中国的途中失去了联系。 开场时王毅首先说:“我们都很揪心,祝愿每一个人都能平安。外交部以及我们有关的驻外使领馆已经启动了应急机制,我们在全力地了解具体情况,一旦有消息我们会及时地向大家发布。” 临行时对记者们表示感谢,语气急促地表示“要尽快回到外交部处理马来西亚航空的事”。随后疾步离开。 这一进一出都带起波浪般的相机快门声,记者会期间,外长一个微小的动作和表情,都会牵动此起彼伏的拍照声响。 这一天,梅地亚两会新闻中心的记者数量是平日记者会的两倍以上,摄像机和照相机的数量是平日的两三倍。新闻中心专为本场加座,一直将座位铺设到了大厅的两头。中国记者和外国记者错落落座,座无虚席。整个大厅可以看到许多女记者身着红色外套,颜色鲜亮跳出人群,希望借此增加被提问到的几率。 面对记者们的目光和镜头,王毅稳健洒脱地完成所有回答,还借节日向女记者们致以问候。 他的姿态,同时也是中国外交的姿态。对他的关注,就是对中国外交的关注。 王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他认为,2013年的中国外交展示出更宽阔视野、更积极作为,不仅是成功的开局之年,也是创新之年、丰收之年。 回答过去一年个人工作感受时,他说:“能够在我们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时期从事外交工作,我和我的同事们一样,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他强调,外交人员的工作是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职责是“为民族担当、为国家争光、为人民服务”。 他多次引用历史和中国古典文化,并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形容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关系,用“爬坡、过坎、走正道”比喻中国处理当前朝鲜半岛问题的态度;引用一封河南女士的来信,表达外交部对海外中国人的关心。 王毅说,大气来自于文明的自信。 他认为,中华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具有海纳百川的胸襟。今天中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更要从博大精深的文明积淀中汲取养分和力量,要向世人展示中国人的从容、自信、开放和进取。 |
相关阅读:
- [ 03-08]全国两会“半边天”风采
- [ 03-08]两会调查:人大代表休会时间去哪了?
- [ 03-08]两会观澜:灾难面前看到人道的力量
- [ 03-08]门巴族女代表“出墨脱记”:开完两会4月初才能到家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