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自信”:中国外交积极进取
2014-03-09 07:35 姬少亭 王文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
分享到:
|
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姬少亭 王文)中国外交部长王毅8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记者招待会上,一个半小时里20次提到“和平”,对16个问题的回答涉及中国对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外交政策,他强调办好新时期的中国外交,要有“底气”、“骨气”和“大气”,展现出“文明的自信”。 “今天王毅的回答非常圆满,涉及中国外交的方方面面。”在现场提问中俄关系的俄通-塔斯社记者基里洛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对外长的回答“非常满意”。 他用“合适”来形容这场答问之于当前中国外交,认为外人一方面坚定地强调了中国的利益,另一方面亲和地反复表达“和平共赢”信念。 此间观察人士称王毅的答问展示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新理念和新方向。 据王毅介绍,去年,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密集出访了22个国家,接待了65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访华,同300多位外国政要进行会见交流,与多国达成了约800项合作协议。 他说,2014中国外交两大方向是:服务国内全面深化改革,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骨气” 现场记者提问多次涉及敏感问题,其中中日关系成为本场最受瞩目的问题之一。 日本《朝日新闻》记者提问“如何才能走出中日关系目前的僵局”。 王毅表示:“在历史和领土这两个原则问题上,没有妥协的余地。” 他将中日关系放入历史背景中,提到1972年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时,双方曾就妥善处理历史、台湾以及钓鱼岛等问题达成了重要的谅解和共识,构成了中日复交的前提,也打下了两国重归友好的基础。 他表示,近来日本领导人的一系列言行背叛了中日复交的精神,破坏了中日关系的根基,“中国人民当然不会、也不可能答应”。 芬兰《环球时代》记者尤安德对整场发布会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王毅对中日、英德关系比较的回答。 《朝日新闻》记者提到一个尖锐看法:“有人把当前的中日关系比作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和英国的关系,您对此怎么看?” 王毅回答:“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作榜样。” 尤安德对这一回答的评价是“意外”、“非常棒”。 “骨气来自于民族的自豪,”王毅说,“近代以来的百年屈辱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对国家的主权和民族尊严抱有强烈的情感,我们对世界事务有自己的判断。” 他说,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利益,捍卫国际公理,这是“中国外交人员的风骨”,也是中国外交得道多助的一个基础。 |
相关阅读:
- [ 03-08]全国两会“半边天”风采
- [ 03-08]两会调查:人大代表休会时间去哪了?
- [ 03-08]两会观澜:灾难面前看到人道的力量
- [ 03-08]门巴族女代表“出墨脱记”:开完两会4月初才能到家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