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长王毅:习近平本月访欧
2014-03-09 06:54 来源:京华时报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
分享到:
|
□中美关系 要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 王毅认为,去年中美关系最大的亮点是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的“习奥会”,双方就新型大国关系达成共识。“中美关系极为重要,也极其复杂”,王毅指出,今年是中美建交35周年,双方合作的需求远远大于分歧。 王毅特别强调中美两国要相互尊重,“如果把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比作建造一座大厦,那么相互尊重就是这座大厦的地基”。王毅认为,中美真正做到尊重彼此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彼此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地基就能打牢,就能抵御风吹雨打,惠及中美,造福世界。 “亚太地区应该成为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实验田,而不是相互争斗的博弈场”,王毅表示,中方愿意同美国一起共同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实现良性互动。 □外交工作 将建领保全球应急呼叫中心 王毅介绍,主动进取是去年中国外交最鲜明的特点,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密集出访22国,接待65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访华,同300多位外国政要进行会见交流,与外国达成约800项合作协议。 谈及维护中国公民和法人海外合法权益和安全,王毅讲了一个故事:一位河南女士的丈夫在海外打工蒙冤入狱,经使馆努力终无罪释放与家人团聚,这位女士来信写道“是你们拯救了这个破碎的家,你们是我们最亲的人”。 “老百姓把我们当作最亲的人,是外交人员的最高荣誉”,王毅介绍,目前中国每年出境达近1亿人次,海外企业2万多家,外交部每年要处理几万起领事保护案件,“我们愿意为每一位怀揣梦想,走出国门的同胞遮风挡雨,成为大家可以依靠的坚强后盾”。 王毅介绍,外交部将在年内建成领事保护与服务全球应急呼叫中心,一个24小时的电话热线,让同胞不管走到世界哪个角落,一旦遇到危难,就能在第一时间与祖国取得联系。 当被问及履新外交部长一年来的工作感受时,王毅提出办好新时期中国外交要有底气、有骨气,还要大气,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向世人展示国人的从容、自信、开放和进取。 □人物 王毅两会首秀道“揪心” 昨天,履新中国外长一职近一年的王毅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答记者问。外长王毅的这场两会首秀,以温文尔雅的举止、犀利明快的语言与务实高效的工作获赞。 言及客机失联事件感揪心 全国两会期间的外长记者会历来人气旺。尽管今年从“高大上”的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挪到了梅地亚新闻中心,现场依然提前1小时已座无虚席,等待外长王毅的首秀。 对于昨天凌晨突发的客机失联事件,王毅在记者会上两次回应这一关切。 “今天早晨,我们得到了一个非常令人忧虑的消息”,开场白中,王毅提及此事时表示“很揪心”,祝愿每一个人都能平安。记者会结束时,王毅说“我要尽快回到外交部处理马来西亚航空的事!” 有记者冲上前请部长留步,希望他现场打电话了解最新情况并发布。匆匆离场的王毅停下脚步对记者说:我知道你们很关心,我也很关心,我要马上回去,有消息一定及时发布,随即转身离去。 “多实在”,教育部前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昨天在微博上评价王毅,认为其神态、气质和语调“都彰显当代外交家风采”。还有网友对“揪心”一词感同身受。 多用比喻语言“生动鲜明” “中国外交政策都装在他的肚子里”,有网友观察到王毅几乎全程脱稿答问,且“有理有据,张弛有度,软硬结合”,还有网友形容“开口语调平似湖面,言语却有破冰的力量”。 前外长李肇星讲过一个故事。王毅在外交部工作几年后还是科员,有次给领导人写的稿子受到“追查”,外交部惴惴不安,谁知是因写得好获特别称赞。李肇星说这是他第一次听见王毅的名字。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认为王毅昨天的答记者问观点鲜明、语言简洁、表达有力,很有风格。时殷弘指出,王毅外交经验丰富,回答问题既有新意,又犀利明快,个人特点鲜明。 王毅将处理朝鲜半岛问题要做好的三件事比喻为“爬坡、过坎、走正道”,这一“用比喻的语言风格”也给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阮宗泽留下较深印象。 |
相关阅读:
- [ 03-08]全国两会“半边天”风采
- [ 03-08]两会调查:人大代表休会时间去哪了?
- [ 03-08]两会观澜:灾难面前看到人道的力量
- [ 03-08]门巴族女代表“出墨脱记”:开完两会4月初才能到家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