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已建5408个综合减灾示范区 居民防灾意识增强
2014-02-28 11:48 刘欣、吴凯翔、王晋源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徐家傲 陈瑜辉 |
分享到:
|
在北京什刹海地区,居民构成复杂,存在着严重的火灾、拥挤踩踏、城市内涝等潜在危险。该社区2013年开始设立了216人的紧急救援队伍,人员由辖区居委会成员、学校老师、景区管理成员等志愿者构成。这支队伍的任务就是协助专业人员进行救援,并且在平时负责协助培训普通居民。 现在,越来越多的社区开始帮助民众在灾害面前承担起重要角色。 亚洲社区综合减灾合作项目综合减灾社区经验交流会26日在云南省芒市举行。在为期三天的交流会上,来自北京、云南、江西、浙江以及孟加拉国和尼泊尔的66位基层社区代表分享防灾减灾经验,为民众参与防灾减灾提供意见指导。 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街道民政科科长王琮说,紧急救援队伍接受从知识到模拟救援技能的“准专业培训”。其中,每年30人可以拿到初级紧急救援人员证书。 作为亚洲社区综合减灾合作项目交流示范区,拥有村民1000余户的云南省芒市中东村动员群众参与,绘制了社区风险地图。村委会向村民发放了200余份风险地点查找表,经村民标注,邀请相关技术人员和专家核实风险点,实地确认风险级别。绘制完成后,地图返回到社区,向群众征求意见。 中东村的风险地图历时三个月绘制完成,并制作成日历发放到户。下一步将对风险点进行监控和防范。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该项目负责人杨方表示,“老百姓普遍对灾害风险预估不足,灾害来临时,他们更习惯依靠来自于国家力量的救助。” “国家力量固然重要,但同时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交流机会,唤醒更多民众对灾害的预防意识,并帮助他们提升在灾害发生时自我营救的能力。”杨方说。 中国民政部救灾司减灾处调研员左贵州介绍,每年中国政府下拨救灾资金100余亿元,目前全国已建立了5408个综合减灾示范区,从社区层面加强对灾害的防控。 亚洲社区综合减灾合作项目由英国国际发展部、中国政府、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合作,2013年1月14日正式启动。项目旨在加强社区减灾的区域性合作,从而提升亚洲发展中国家应对灾害的能力。(记者刘欣、吴凯翔、王晋源) |
相关阅读:
- [ 12-05]民政部:要运用金融和保险手段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 [ 12-02]全国地下管线家底不清 成城市安全管理灰色地带
- [ 12-02]重地上轻地下 城市地下管线成安全管理灰色地带
- [ 12-02]专家:城市管网建设“重地上轻地下”已成顽疾
- [ 11-12]2013年11月12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主持例行记者会
- [ 11-06]浙江力争因“菲特”受灾群众春节前搬入新居时间
- [ 08-05]国家防灾减灾中心工作组评估岷县房屋损毁情况
- [ 07-27]汪洋视察吉林防汛抗洪 强调扎实做好防灾减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