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2月26日电 题:专家析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警告历史不允歪曲 记者 马学玲 中国将通过立法的形式,从国家层面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并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分析称,这一体现国家意志的举动,兼具国内国际双重意义,既是明辨是非、防止历史悲剧重演之需,更是维护地区稳定、争取国际和平之迫。 国家层面确立两个纪念日:兼具国内国际意义 25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草案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 根据决定草案,中国拟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77周年,其实从1994年起,江苏省和南京市每年12月13日都举行各界人士参加的悼念仪式,至今已连续举行20年。而早在2005年和2012年的全国两会上,就有代表委员提出,希望将每年12月13日设为国家公祭日。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周永生向中新网记者表示:“在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中,30多万中国同胞惨遭屠戮,因此,祭奠仅局限在南京市、江苏省显然是不够的,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应记住并祭奠这个日子”。 周永生指出,以国家立法的形式设立公祭日,表明中国对南京大屠杀30万死难同胞的尊重,同时也表明中华民族没有忘却自己的历史,“我们深知,国家弱小就可能受到外来欺凌,中华民族需要发展壮大。” “抗战是中华民族全面觉醒、奋起抗争并最终赢得胜利的一个过程,其中有不堪回首的血泪历史,也有赢得胜利的扬眉吐气。应该说,抗战历史是今天中华儿女实现中国梦的一个背景底色,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新起点。”在周永生看来,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上述两个纪念日的设立有着深远意义。 在周永生看来,确定上述两个纪念日的意义并不局限于对国人的警示和教育方面。他说,这是对日本部分政界人士近期不断触及中日关系底线的有力回击,警告历史不允歪曲。此外,还旨在提醒国际社会不要忘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彰显二战胜利成果不容否认、战后国际秩序不容挑战。 |
相关阅读:
- [ 02-26]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提议者:望子孙远离战争
- [ 02-25]南京大屠杀公祭以国之名义:是铭记不是复仇
- [ 02-25]中国拟设抗日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
- [ 02-17]日右翼报纸妄图否认南京大屠杀
- [ 02-16]南京大屠杀档案原件首次公开 将申报世界记忆遗产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