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文化 > 正文

语文特级教师:谐音拆字可能混淆“正统”语文

2014-02-15 16:18   来源:新民晚报  责任编辑:王琼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谜面要有正面效应

源自中国古代游戏的谜语,其中有一种谜面的设置就是巧妙地利用了汉字的谐音。比如,“增加十两,打一城市”,答案为天津。此谜就是借用了“添斤”与“天津”的谐音。然而,这种谐音谜语如果大量在青少年中风行,则会与国家语言文字管理部门的要求有些冲突。因为,类似“鸡不可失”“一戴添娇”“衣衣不舍”“朝酒晚舞”等“谐音成语”,都是被禁止出现在正规的教育与宣传场合的。

那么,对于有些谜语中利用谐音、拆字等方式构成的谜面,是否会对认知程度尚浅的青少年产生误导,甚至不利于他们正确地学习语文呢?作为沪上语文界“大腕”级人物的黄玉峰与陆继椿,对此竟也观点各异。

黄玉峰认为,谐音或拆字谜语不会对青少年产生误导,“谜语恰好显示了汉语的博大精深和再生能力,所谓谐音等可能造成的误解,都是在教师可辨析的范围内,这样的谜语既能活跃课堂,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但陆继椿则表示,如果教师指导不及时,任由谐音等谜语作为“正统”,很可能使正处于语文学习启蒙阶段的孩子得不到猜谜文化本应具有的正面效应,不利于孩子正确识写字和词,也不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