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除了少放鞭炮,治霾有关部门还能做些什么

2014-01-31 16:38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在江西省南昌市某小区内,一座人形雕塑“顶着”鞭炮碎屑,十分不雅(1月31日摄)。除夕夜的欢庆还意犹未尽,大年初一,记者一早走访了江西省南昌市多个社区,发现遍地是爆竹碎屑,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硝烟味。据南昌市环保局上午9时公布的数据显示,南昌市PM2.5为269微克每立方米,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大年初一早上7点,家住南昌市洪都北大道的张阿姨像往年一样,点响了她家的“开门炮”。事实上,从早上5点左右,她所在的居民楼就陆续有人开始放鞭炮。

环保部门的数据已表明,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对PM2.5浓度的增加有显著“贡献”;但一份媒体调查显示,55%的人过年仍然选择“放鞭炮”。

“雾霾围城”,有的人为什么“无动于衷”?“传统习惯,过年有年味”是人们坚持过年放鞭炮的“头号理由”。但其实并不尽然——将雾霾的责任全推给民俗,有关部门在其他关键环节的“无作为”,也是让人们心生抵触的重要原因。

“不放鞭炮的倡议出发点很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但将环保的责任完全推给民俗文化,是不负责任的。”江西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马雪松说,有关部门应在平常多干点实在事——严格整治违规排污企业,加大对新型供暖材料的研发力度,加强对烟花爆竹的火药含量检测,多多推广电子爆竹环保产品等。

35岁的庞先生从大前年开始过“静”年,但他也认为,不应该让民俗和环保“掐上架”。他说,社会是发展、变化的,要给那些新风尚、新生活方式一定时间沉淀,也给那些看似“不文明”的民俗一些时间改变。如今的“70后”“80后”“90后”,已经没有那么在乎过年放不放鞭炮了,大多数人会自发地为环保添上一份微薄之力。(记者 袁慧晶)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