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单独两孩”政策何时启动 一些地方两会给出时间表

2014-01-22 16:51  刘美子、鲍晓菁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黄晓夏 陈瑜辉  
分享到:

新华网北京1月22日电(记者李亚光)中央提出的放开“单独两孩”政策何时实施?“单独”家庭何时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

据权威部门介绍,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全国不设统一的时间表,将由各省(区、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时间,通过省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修订地方条例或作出规定,稳妥、扎实、有序、依法组织实施。

目前,一些省份正在召开地方两会,透露出一些这项政策的推进情况。

继浙江之后安徽第二个实施“单独两孩”政策

记者刘美子、鲍晓菁合肥报道:1月22日上午,安徽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自23日公布之日起,安徽省正式实施“单独两孩”政策。

安徽省是继浙江省之后,第二个实施“单独两孩”的省份。安徽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高俊文介绍,安徽省自1984年就实施了“双独”和农村“单独”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此次生育政策调整,对安徽省人口发展影响不大。

根据调查推算,安徽目前城镇户籍人口中符合“单独”条件且有意愿再生育的育龄夫妇在19.0万人左右。在生育政策调整后一个时期,出生人口数将适度增加,但不会大幅提高人口出生率。到2015年全省人口预计将达7070万人左右,不会超过“十二五”人口规划控制目标。

青海“单独两孩”政策有望在上半年启动

记者李亚光从正在举行的青海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获悉:“单独两孩”政策将于今年上半年在青海落地: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并且不受四年生育间隔的限制。

青海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进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青海省“单独两孩”政策的前期工作已经完成,有望于今年上半年启动实施。他说,青海目前符合“单独两孩”再生育条件的夫妇目标人群总量不是太大,不会出现短期人口暴涨和医疗设施跟不上的问题。

天津“单独两孩”最迟上半年“落地”

记者周润健天津报道:出席天津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天津市人大代表、市人口计生委主任张丽娟表示,“单独两孩”政策最迟在今年上半年内启动实施。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积极有序进行。

长期以来,天津一直处于低生育水平,2012年天津出生人口12.1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63‰,大大低于全国7.15‰的平均水平。全市的总和生育率(平均每个妇女生育子女数)为1.1~1.3个,同样低于全国1.5~1.6的平均水平。

张丽娟告诉记者,如果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短期内出生的人口会有所增长。以“六普”数据为基础,考虑到政策放开预期,天津在2013至2020年人口出生规模将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2015年达到年出生人口14.5万人左右,而后逐渐回落,2020年出生人口下降到11万左右。总体来说,“单独两孩”政策的实施对天津人口总量影响不大,对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应该也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广东最快年内落实“单独两孩”政策

记者叶前广州报道:广东省卫生和计生委主任陈元胜17日在广东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披露,广东最快年内落实“单独两孩”政策。

广东的常住人口超过1亿人。有担心放开“单独两孩”后,广东或迎来一个人口出生高峰。此前广东省卫计委的摸底调查显示,8成的单独家庭有意愿生育第二个孩子。根据2011年广东省卫计委有关调研估算,放开“单独两孩”后,广东每年约增加10-13万新生儿。

陈元胜说,如果今年内能够实施,那么明后年会是一个高峰。但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因“单独两孩”政策多出生的人口不会太多,比例也非常小,对广东的经济、卫生和社会保障等不会造成太大的压力。

北京、江苏、广西将于3月实施“单独两孩”政策

据新华社记者了解,浙江省于1月17日成为全国首个“单独两孩”政策落地的省份,北京、江苏、广西也将于3月实施“单独两孩”政策。

北京市计生委副主任徐捷表示,近年来,北京每年新出生人口都在15万左右。在生活成本高企、生活观念转变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估计这个数字不会出现太明显的波动,即便有高峰,也是“小高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