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大行“触电”卖年货 农行推出“e时代” 工行“融e购”面世 业内称源于存款搬家势头显著 昨日,工商银行“融e购”商城正式营业。记者了解到,上周农行就已经发布了“e时代赢精彩”互联网金融绿色季新产品,让这场2013年挂起的互联网金融大战在2014年开年就上演一场好戏。据了解,目前16家上市银行在自身电子渠道的建设上,基本上已完成了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和微信银行等渠道的建设。而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各家银行积极涉足电商业务,发力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拼抢移动支付。 面对银行在电子商务方面涉足的努力,业内认为,作为传统银行,开始主动出击迎战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也有分析认为,银行频频在互联网金融有动作,和近期存款搬家势头越来越明显。对于几大国有行在这方面的转型,有业内声音认为,相对转型来说,受相关体制和机制的影响,国有大行的转型相比股份制银行来说会难一些。“和已有规模优势的电商平台相比、在用户体验,产品丰富程度是银行的短板。”优选财富董事长张虎成表示。 多家银行电子渠道开商铺抢“网购”客户 据了解,工行“融e购”涉及十六大类商品分类,涵盖数码家电、汽车、金融产品、服装鞋帽、食品饮料、珠宝礼品、交通旅游等行业,数百家商铺、近万件商品。市场售价4098元的三星Galaxy Note 3 N9008 3G手机在“融e购”商城秒杀价为3888元。而该款产品在其他几大电商同款手机报价,几乎都在4000元以上。 尽管互联网金融影响如此之大,仍然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场金融革命对于传统银行而言并非新生事物,商业银行是互联网金融的先行者。早在互联网企业之前,银行就已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推行金融电子化,进行数据大集中。 此前,多家银行已经尝试开设网上商城。作为构建网上商城最早的建行,2012年年末,建行善融商务正式上线。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9月30日,已有7323户小企业贷款客户入驻善融商务企业商城,获得建行贷款资金644.08亿元。而根据媒体的相关报道,中行相关负责人也曾透露,中银正在筹备“中银易商”,这将成为中行网络银行的重要品牌,此外中行还会陆续出台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措施。 新渠道:微信亦成目标 除了进军网络商城,近日建行还发起了电子银行微信绑定信用卡获赠话费的活动,吸引消费者,活动指出,即日起至2月15日,关注“建行电子银行”官方微信并绑定信用卡;追加信用卡至手机银行,即有机会获赠10元话费,享受免费微信小额交易提醒服务。 业内:体验和产品量成短板 事实上,互联网金融大战以来,P2P、第三方支付、基金理财、电商等领域创新层出不穷。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金融市场以惊人速度扩张,网络技术创新正在改变金融格局。新兴互联网金融公司和传统金融机构展开激烈竞争。面对互联网金融——这个站在门口的“野蛮人”,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积极转变观念,调整战略。面对市场竞争,包括交行、中行、招行、民生等多家银行已经先后开设自己的电子商城。 马曙光表示,作为传统银行,开始主动出击迎战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金融革命对于传统银行而言并非新生事物,商业银行是互联网金融的先行者。” “庞大的用户群体是保证新产品能很快被市场接受的基石,微信就是通过导入QQ好友的方式迅速崛起,融e购是工商银行背靠1.5亿个人网银用户,用来建立消费与支付融资一体化的电商平台,如同互联网企业难以颠覆银行,银行也难以对电商带来冲击,和已有规模优势的电商平台相比、在用户体验,产品丰富程度是银行的短板。”优选财富董事长张虎成告诉记者,但在金融产品领域,银行资源和品牌优势非常明显,更受用户信赖。 记者观察:金融产品转变销售渠道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变革,互联网金融发展持续升温,2013年更是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各类创新产品不断推向市场。 有人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精神结合的新兴领域,有人认为互联网金融颠覆了传统的金融业态,是全新的第三种金融模式。农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马曙光认为,互联网金融只是金融产品销售渠道上的创新,改变的只是金融的营销服务模式,从传统的网点商务模式改变为电子商务模式,金融的本质并没有改变,仍然是资金的转移和融通,是成熟金融发展到互联网时代的新形态,是金融产品服务的电子商务化,不管是银行经营电子银行业务还是互联网企业经营银行业务都是这个性质。(记者李婧暄) |
相关阅读:
- [ 09-16]海娜号1121名滞留旅客回国 邮轮最快今日回国
- [ 02-09]京城市民除夕大手笔置办年货 日花费超过10亿元
- [ 02-08]男子背200多斤年货回家 希望父母放开吃
- [ 02-07]网购年货走俏 安全隐患重重需加强监管
- [ 01-30]商家“挂羊头卖狗肉” 年货市场假土鸡大行其道
- [ 01-22]山西老年人置年货钟情老牌食品 忆儿时“奢侈”品
- [ 01-20]山西年货市场增添异域风 受消费者热捧
- [ 10-12]美参院通过涉华汇率法案 专家直言法案不合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