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禁烟还得监督再推一把
2014-01-02 13:32 来源:齐鲁晚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李艳 |
分享到:
|
中央从党纪政纪层面拿领导干部中的烟民“开刀”,正是希望借助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效应,树立法律制度权威。为收到实效,应尽快把监督问责措施细化做实,真正将制度权威落到实处。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严禁领导干部在公共场所吸烟以及公款购烟。各地相继跟进细则,长春已规定公务员不得在公共场所和公众面前吸烟。但因“烟文化”长期存在,一些官员还在观望中,禁烟实效仍待观察。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2003年,我国签署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按照公约,本应在2011年实现所有室内公共场所100%禁烟,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有调查显示,我国三类有“二手烟”影响的人群中,男性公务员吸烟率最高,达到61%。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党风影响政风和民风,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尤其显著。如果领导干部同样习惯于敬烟、劝烟这套交往礼节,必然会影响到下属甚至整个机关。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公共场所吸烟,既危害公共环境和公众健康,更是将这种吸烟的风气带到了社会。在目前禁烟普遍遭遇执法难的情况下,领导干部在公共场所吞云吐雾,带头无视制度权威,更容易引起普通烟民的效仿,势必在社会上带来不良影响。 领导干部本应是禁烟控烟的推动者、实施者,如果不能以身作则,在推行禁烟控烟时难免投鼠忌器,不能动真格,十年禁烟成效不显著也不能说与此没有关系。 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中央此次下大力气,从党纪政纪层面拿领导干部中的烟民“开刀”,正是希望借助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效应,树立法律制度权威,通过约束领导干部进而影响他人,从而改变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烟文化”。 不可否认的是,在不少地方的公务活动中,“香烟开路”的情况或多或少地存在,有的地方更是发红头文件摊派卷烟,“开会供烟,吃饭发烟,接待时每个房间预备两包烟”。高档烟、特供烟等烟草腐败现象助长了公款消费,让百姓看在眼里,厌在心里。 改作风就得抓实抓细,此次中央从上到下抓公共场所禁烟,自然会让领导干部中的烟民有所顾虑。但也应看到,“烟文化”已经弥漫多年,敬烟、劝烟习俗根深蒂固,禁烟阻力不可小觑,如果没有切实有效的监督约束手段,必然导致这一规定难以落到实处。此前就有干部找理由,说很多吸烟的领导已经养成了习惯,一下戒烟身体容易内分泌失调。在这种情况下,不妨完善他律,一是加快控烟立法进程,另一方面也应尽快把通知中的监督问责措施细化做实,建立通达的投诉与反馈渠道,真正将制度权威落到实处。 |
相关阅读:
- [ 01-02]“禁烟令”下失调的是官本位思想
- [ 01-02]禁烟令被指管不住领导 大学生村官:直接掐灭?
- [ 01-02]中办国办印发“禁烟令” 控烟迎来“黄金期”
- [ 01-02]禁烟令被指管不住领导 大学生村官:直接掐灭?
- [ 01-02]“烟枪干部”因禁烟新规发愁:不让吸烟要了命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