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对关键岗位官员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
2013-12-28 14:13 张晓松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徐家傲 黄晓夏 |
分享到:
|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27日召开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提出,明年要努力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依法使所有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都在审计监督之下,不留盲区和死角,不断增强审计的威慑力和实效性。 长期以来,审计机关一直坚持“财政资金运行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重叠加阶段,发展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与此同时,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一些重大违法违纪案件影响恶劣,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保持发展这架‘马车’平稳快速前行,必须靠改革、反腐‘双轮’驱动、共同发力,实现整体推进。”刘家义指出,要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必须努力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这是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们的明确要求,也是人民的热切期盼。 那么,如何理解“全覆盖”?刘家义认为,“全覆盖”,一要有深度,不能走马观花,一味追求数量,在面上把所有单位走一遍,要对每个项目都审深审透;二要有重点,不是所有领域、所有项目平均用力,“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工作中心,全面把握相关领域的总体情况,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三要有步骤,不是一步到位、大干快上,走大跃进、跳跃式路子,要统筹部署,有计划推进,确保实现对重点对象每年审计一次、其他对象五年至少审计一次;四要有成效,要在做到审计覆盖面“广”的同时,力争反映情况“准”、查处问题“深”、原因分析“透”、措施建议“实”。 据刘家义介绍,在明年的审计工作中,审计机关将把握“全覆盖”的深刻内涵,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审计工作: ——围绕中央决策部署和宏观调控,密切关注财政、货币、产业、投资、税收等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监督检查行政审批权清理下放、机构改革推进、政府监管职责履行等情况; ——围绕提质增效和厉行节约,一方面要促进用好增量资金,避免形成损失浪费,另一方面要促进盘活存量资金,避免大量资金“趴在”窝里“睡觉”,同时重点加强对各地方、各部门“三公”经费、会议费和楼堂馆所清理情况的专项审计; ——围绕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对重点地区、部门、单位及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并把债务管理、民生改善、环境治理、生态效益、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等指标和实绩纳入评价内容; ——围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跟踪存量债务的潜在风险及化解情况,跟踪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发展、跨境资本流动趋势及相关监管情况,关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绩效,监督国有企业改制改组情况; ——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对“三农”、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扶贫、救灾、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加强对土地、矿产、水等自然资源,以及重点流域、区域、行业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情况的审计,加强土地出让收支审计; ——围绕党风廉政建设,紧紧盯住财政资金管理、公共工程建设、银行贷款发放、土地和矿产资源出让转让、国有资产处置和国有企业投资经营等重点环节,严肃揭露和查处滥用职权、贪污受贿、骗取侵占、奢侈浪费、毁损资源、破坏环境、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 “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对审计机关是一个新的挑战。我们要在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条件下科学统筹,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最大限度挖掘潜力,形成工作合力。”刘家义表示,今后对全国性的审计项目,将探索多兵种、大兵团、合成式的组织模式,形成规模效应;并通过联网审计、数字化审计,力求事半功倍。(记者张晓松) |
相关阅读:
- [ 12-28]审计署:重点地区部门领导干部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
- [ 12-27]审计署:2013年审计公职人员2.6万 问题金额超230亿
- [ 11-15]审计署回应审计与纪委合署办公建议:需从长计议
- [ 10-26]人社部:正研究办法治理公职人员“吃空饷”
- [ 10-22]审计长:债务问题其实就是一个财政问题
- [ 09-29]“地方债几乎翻番”审计署称报道不实
- [ 09-28]审计署把脉地方债 称债务较两年前几乎翻番
- [ 09-19]审计署:45县违规拨付社会抚养费16亿 3.2亿未上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