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内地游客赴港买药 “山寨药”搅乱市场投诉创新高

2013-12-24 13:15  新快报 郭晓燕 来源:新快报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店员急于包装药品可能“有诈”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就在本月初,香港海关还侦破了一间药房以“南京同仁堂安宫牛黄丸”当“北京同仁堂安宫牛黄丸”出售的欺骗消费者案件。

接到市民投诉后,海关工作人员以消费者身份前往该药房进行了两次购买“北京同仁堂安宫牛黄丸”,但店员两次均将“南京同仁堂安宫牛黄丸”出售给海关人员,但给出的单据却没有明确的名称,店员还声称店里陈列的相同货品均为“北京同仁堂安宫牛黄丸”,但在检查有关货品的包装后,海关人员发现盒上印有“中国南京同仁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字样,但当中“中国南京”四个字则全部被标签遮盖。

根据香港海关提供的资料,2012年、2013年两年中,同仁堂安宫牛黄丸被伪造商标的案例占据了大半。

这个问题不仅内地游客关注,就连香港本地人也感觉难觅安心药房,早在今年年中,就有港媒记者暗访了旺角的11间药房,分别以港人身份和内地人身份去买了4种受欢迎的药品,结果不论用哪种身份购买,只有从“海运药房”买到的货物和牌子完全相符,另外10家分别不同程度地出售了山寨药品,其中一家药房甚至还是港九药房总商会的成员,需要遵守香港知识版权处的“正版正货承诺”。而有的药房,则在面对记者的质疑时,讹称山寨货才是“香港产”的、或是“最新版本”的药,比如称“和兴白花油”是内地产的,而山寨的“和兴百花油”是港产的。

这种情况从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向新快报记者提供的一组数据中也可以得到证实:2013年(除12月外)共收到消费者关于中成药物购买的投诉242宗,较2012年的138宗,2011年的126宗、2010年的116宗都接近翻番或翻番。其中超过七成是因为销售手法和价格收费起争执。

黄映秋举例道,黄道益活络油这类家庭常用药最容易出现纠纷,客人说要买黄道益,然后店员就给些黄道长、黄道玉等品牌偷梁换柱,“不过我看了内地的报道,说香港经常买到假药,其实不是假药,只是有些品牌比较大,一些经营同类型产品的商家就会‘搭单捞点油水’,应该算是山寨药。”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