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积极扩内需增跨境投资 中国经济向好符合世界利益

2013-12-11 06:53  周小苑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分享到:

积极扩大内需 增加跨境投资

中国经济向好符合世界利益(热点聚焦)

本报记者 周小苑

2013年,中国经济经历了上半年经济走弱后,三季度GDP企稳回升反弹至7.8%,创下6个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在日前由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经济蓝皮书》中也指出,今年中国经济出现稳中向好走势,全年可实现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7.5%。专家预计,2014年中国GDP增长7.5%左右,中国经济在各种上行动力的持续作用下,下行压力有望逐步缓解,经济将有望保持平稳发展。

明年经济将保持平稳

《中国经济蓝皮书》预计,受到地方债的一些制约,受到融资成本比较高、产能过剩因素的影响,2014年我国投资增速会有小幅的回落,外贸的增速高于今年。  

此外,2014年预计物价保持温和上涨的态势,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2.8%,投资品价格上涨1.3%。预计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将快速增长。《经济蓝皮书》指出,2014年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十八届三中全会已就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做出了新的部署。预计2014年中国GDP增长7.5%左右,将继续保持在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内,中央政府将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稳’将成为经济运行的主基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认为,“稳”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就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也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出现稳中向好走势,2014年中国主要处于战略机遇期,将继续保持在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现在中央政府不再对各个地方按GDP排位,各个地方也不要再为GDP排位纠结。

增长潜力依然很大

随着外部环境趋于改善,我国经济基本面依然看好,但是仍将面临困难与挑战。李雪松指出:一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二是企业的资金成本,比如说贷款利率、劳动力成本和物流成本仍然很高,再加上人民币持续升值,使资本价格上涨;三是部分地方政府负债水平比较高,而且最近一两年债务增长速度比较快;四是农民工用工荒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状况并存;五是土地、水、大气等污染问题凸显,影响大众健康。此外,在中国一线城市房价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带来了潜在的坏账和债务违约的情况,加剧了银行的风险。

不过,在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看来,中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很多潜在条件仍然存在:首先,当前中国的城市化率现在刚刚超过50%,要达到发达国家的80%甚至90%城市化率,中国将有几亿人口要从农村人口变成城市人口,这无疑继续成为未来带动经济增长的一个强有力的因素;其次,中国过去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依赖要素投入和改革带来的资源再配置的效应,未来经济增长可能要更多地依赖技术进步,而中国在这方面潜力才刚刚开始发挥。

“关键在于多领域的体制改革。” 王小鲁强调,如果能够全面落实三中全会提出来的推进一系列体制改革,未来十年里中国经济将改善结构,保持更可持续的增长。

中国稳增长有利全球

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尤其是曾被寄予厚望的新兴市场国家失去了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后,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无疑对世界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美联储宣布可能会在年底减少量化宽松,引发了不小的全球金融动荡,不少新兴经济体受到了很大冲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能够维持7.5%左右的增长,的确非常不容易。” 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中心主任洪平凡表示,中国经济给他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以宏观经济政策沉着应对了并不理想的国际经济环境,使中国经济总体保持较快稳定增长,同时以改革促发展,为更长时间内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研究员胡江云认为,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对内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一些发展中国家遭受冲击,因而采取了相应的贬值政策,避免本国经济冲击过大。而中国继续实施人民币相对稳定的政策,并及时采取扩大内需的政策,甚至对危机中心国家给予适度的援助,购买国外债券,为缓解全球经济衰退、树立战胜金融危机信心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此外,中国实施扩大内需政策,拉动了危机中心国家的出口,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复苏。中国对外投资规模不断增长,跨境投资促进了当地国家发展,并带来了良好的综合效应。中国出口产品物美价廉,降低了进口国家的成本,增加了其社会福利水平。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